星巴克思南公馆店是家臻选门店,因此会有不少穿着黑围裙的“咖啡大师”在店内工作。
从复兴中路和思南路的十字路口下车步行,暖风中夹带的几丝咖啡香让人忍不住四顾去求证一家咖啡店的存在。果然没走几步,前方一棵梧桐树下出现了一块大大的星巴克美人鱼招牌。再走了几步,一幢标准上海老洋房出现在了眼前。
这是4月中旬刚开业的星巴克上海思南公馆店。门店入口处的青砖台阶、深咖啡色的木框门窗、红砖砌成的立柱栏杆,让这个尖顶、灰墙的三层楼建筑在翻修后仍然保持着浓浓的复古味。而房子两边种着的繁茂梧桐树,隔绝了围墙外的忙碌和嘈杂,让这家门店和大多数临街而开的星巴克比,多了分悠闲,少了些市井气。
星巴克又有新店开业对于大多数人已经算不上什么有爆点的新闻——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星巴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出了超过2000家门店,到2019年,这个数字预计会达到3400家。换句话说,在过去的快17年里,星巴克几乎每三天就会开出一家新店,而在未来的3年中,这个速率还会提升至至少一天一家。
但思南公馆店的开业也许是条能引人关注的消息,因为这是中国首家引入“咖啡实验室”概念的门店。
实验室被放在洋房的二楼。在经过一楼的普通咖啡销售柜台,上两道长长的楼梯后,顾客就能看见右手边一块镂刻着“The Coffee Lab(咖啡实验室)”的大铁牌。铁牌后的大房间里,一个横贯房间的长条形吧台上摆满手冲、虹吸、黑鹰、法压、冷萃等各种咖啡煮制方式的工具。吧台只有半身高,几个沙发矮凳在台前依次排开,顾客可以不费劲地在此坐着观察各种咖啡煮制方式的奥妙。去年星巴克就已经尝试过在中国19家精选门店推出过冷萃冰咖啡,星巴克称每杯低温萃取时间需要20个小时。
作为独立于一楼普通咖啡店和三楼坐席区的零售空间,除了咖啡制作吧台,实验室的左右两侧墙边还分别摆有杯具商品展示柜以及与甜品冷柜相连的收银台。留心观察,顾客可以发现杯具商品展示柜的布置也充分融入了实验室的主题,所有咖啡壶、咖啡杯等商品的摆放都参照了化学实验室工具和试剂摆放的方法。
“实验室是一种说法,本质上我们就是为了给顾客带去更好的、新鲜的咖啡体验,这包括好的咖啡、服务,也包括好的空间,”星巴克中国资深设计总监蒋博霖告诉界面新闻,“其实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就开始尝试在门店中引入不一样的、更加好的咖啡体验,我们之前就一直有设计有新概念的臻选门店。”
“星巴克臻选(Starbucks Reserve)”是星巴克下属的高端子品牌,强调通过使用更好的咖啡豆以及纯手工制作咖啡饮品的方法来创造升级版的星巴克体验。2014年10月开出第一家店后,现在全国范围内已有55家门店,实验室所在的这家思南公馆店也是其中一家。
“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对咖啡文化认可度渐高,他们对于咖啡的需求变得多元化,对喝咖啡时的氛围以及咖啡的更高品质都有了要求。”咨询机构欧睿咨询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分析道。
星巴克臻选门店的快速扩张,以及这次开出实验室,都可以被看作是这一背景下星巴克做出的应对性努力。
实际上,这样的市场背景放在全球范围内都成立,而且其它地域市场中,类似的变化发生地更早。2014年12月,星巴克臻选就在美国西雅图国会山开了一家像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厂一样的烘焙体验馆。当时,星巴克概念设计副总裁Liz Muller公开表示,星巴克想创造的是“颠覆21世纪的零售体验”。
但星巴克在中国需要面对更复杂的状况。
根据欧睿咨询提供的数据,尽管中国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在最近十年中一直呈现上涨态势,到2015年时已达到69亿人民币,但增长率自2011年达到19.6%的历史最高增长率后就逐年下降,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增长率都只有个位数,分别只有7.7%、7%和5.6%。
“咖啡的主要消费者还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欧睿咨询补充道。
仅以上海市场为例,看看身边三不五时冒出的新精品咖啡店就能感觉到这个市场的热闹程度。而当不少独立咖啡店也逐渐连锁化、品牌化了,星巴克受到的竞争压力还会不断加大。
保留了洋房尖屋顶的三楼坐席区。
如果能更好地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这个美国连锁咖啡品牌或许能在竞争中找到更多机会。推出粽子、月饼和中国茶都是星巴克做出过的努力,这家门店的设计中,星巴克也纳入了不少本地化设计思考。
“比如在这次的空间设计中,我们特地留出了非常多适合聚会的坐席设计,因为我们发现中国消费者对于咖啡的接受度正在变高,而且会把咖啡店当做休闲、聚会的场所,而在此停留更多的时间。”蒋博霖说道。
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 “引用自:XXX(非国际咖啡品牌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