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却盛行“求快风气”。然而,快节奏生活使得不少人暴露于很多挑战之中——高压力、超负荷、不停地加速所带来的窒息感和不断寻求更佳应对方法的挣扎。于是,在快节奏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非家、非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去体验一下慢生活,以此作为某种针对快节奏的解药。
提及第三空间,多数人会想到星巴克。
而对于人们的生存空间,“星爸爸”似乎颇有研究。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认为人生存的第一空间是家,第二空间是办公地点,而星巴克对应的第三空间是除此之外的另一个场所。它处于一种“非家、非办公”的中间状态,是使消费者感到放松、休闲的一个空间。
就行业业态的发展过程而言,不同的消费需求会催生相应的经营模式,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卖产品,第二阶段卖品牌,第三阶段卖的则是生活方式。“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传递出一种令人羡慕的“小资生活”的态度,但这也恰恰证明了星巴克贩卖空间、生活方式的成功。
“星爸爸”的成功似乎给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或许卖产品的同时,可以用卖空间的方式进行店内引流,抑或开家“咖啡+”的店,贩卖一种生活方式。当然,同样的启发也适用于化妆品行业,尤其是对化妆品单店、小店而言,如何用消费者接受的方式,让消费者舒适的“慢”下来去感受其文化,增强消费者认同感,进而输出其品牌价值,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是化妆品门店应该思考的方向。
卖空间 强化“沉浸感”是关键
“星爸爸”的商业模式的成功,引来一大波“模仿者”,不少品牌开始像星巴克那样开始卖空间、生活方式,但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并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想要模仿“星爸爸”卖空间,关键之处在于学会强化店内的“沉浸感”。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讲更是如此,当化妆品行业处于卖方市场时,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利于其获得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如何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强化沉浸感、体验感则成为企业克服同质化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美妆行业的跨界经营应运而生。
现今,美妆行业的跨界合作方式繁多,但是,能让消费者在快节奏时代,体验一把慢生活的,当属美妆咖啡的跨界运营。美妆行业内,与咖啡的异业联盟,现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据悉,较早成功的案例是悦诗风吟,2015年11月,INNISFREE在中国上海开设旗舰店,集美妆、咖啡、休闲为一身,成为上海南京路上新的年轻人的聚集地。店内小清新风格的装修设计、自拍、手工互动等等,无一不强化了品牌的“沉浸感”。美妆咖啡结合的旗舰店,不仅是为品牌打广告,也是在输出其文化价值。
悦诗风吟上海单品牌旗舰店
店内随处可见的绿植
自从悦诗风吟带火了“单品牌店+咖啡”这一概念之后,这股“咖啡+”的风就没有停过,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牌开设了咖啡厅,消费者再不用去日本、韩国才能找到这样的店。对于消费者而言,不单是多了一个喝咖啡的地方,还增加了其把玩美妆的机会。而对于化妆品店来讲,则是通过卖空间或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消费者进行一种“浸入式”教育。
比如,有机美容品牌Patom将其新店开在曼Thonglor住宅区,这里一向是文青潮人们的聚集地,国际化的料理,时髦新潮的酒吧,各种前卫的生活方式店铺。Patom对新店的定位是一个有机生活馆。
据了解,此店的外立面是选用玻璃材质,馆内包括身体护理产品的商店、展示厅、小型咖啡馆。NitaProw的两位创始人Nita Yuvaboon和Prow Puttorngul认为装在玻璃房子的咖啡馆,可让内外空间产生互动、衔接的感觉,不管是身处店铺之中,还是从旁经过,都容易让人联想到绿色、生态等和Patom品牌相关的关键词。
此外,在毗邻的花园,Patom还计划创造一处公共空间,用于举办围绕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生活等主题的研讨会,或是成为当地农民贩售新鲜有机农产品的农贸市场。可以说曼谷这个装在玻璃房子里的咖啡馆,美妆、食物、体验、空间都卖。其房屋的设计、空间的布置、周围的环境等,极有利于对消费者进行其品牌的“浸入式”教育。
据悉,2017年6月份,科颜氏品牌的全球首家以“纽约”为主题的COFFEE HOUSE会在台北开业,届时店铺会以"护肤品专柜加咖啡店"的复合店形式亮相,店内采取店中店的设计,黑白线条搭配木质色调包装,顾客在享受咖啡、甜点的同时收获护肤咨询。科颜氏此次将目光放在咖啡店上,不失为一个为店内引流的方法。与此同时,也可让进店的消费者坐下来体验、了解其产品,通过卖空间形式,强化沉浸感、体验感,在消费者心内留下品牌独特的烙印。
不论是像悦诗风吟这样的单品牌店,在店内设立咖啡区,还是像"美俏咖啡馆"以"美肤体验"为理念的美妆买手店,它们都提供了一个让消费者能亲密接触"尚未购买"的美妆产品的机会,也能解决一些消费者站在柜台前"要么买要么走开"的尴尬问题,就算是不买也可以喝喝咖啡嘛,没准喝完就想买了呢!
咖啡与化妆品的结合不只是存在于单品牌旗舰店,对于一些化妆品专营店、单店而言,也可结合自身的消费者阶层,做出些新尝试。
但是,中国美妆店铺的转型不可一味模仿“咖啡+”的方式,不能将其转型停留在“无知无畏的大多数”的层面上,而应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深挖品牌内在价值,让消费者自发的“慢”下来、留下来。
“下午茶+线下体验店”或成流行模式
咖啡馆作为可与“星爸爸”齐肩的“第三空间”,其承载的价值早超越了人们最初的想象。在此背景下,各种专注于细分市场的特色咖啡馆也开始兴起。比如,车库咖啡、护肤品专柜咖啡店,越来越多的品牌都逐渐开启了“咖啡+”的店。咖啡与茶,已被视为一种传递生活场景的媒介,在这种场景下,包括非正式的会面、社交、等待或者闲逛间隙的歇脚,消费者大多愿意为安置零散的碎片化时间付出一杯饮品的报酬。
不妨脑洞一下,如果下午茶式的社交场景下沉到国内三四线城市,除餐饮之外,还有何种商业价值可挖掘呢?是单纯卖饮品?或是卖空间、生活方式?抑或是像“星爸爸”卖咖啡那样去卖下午茶?
有人认为,或许可以尝试打造一个“下午茶+线下体验店”的模式。据了解,2015年9月6日,一个活跃于线上平台的的美妆护肤品牌——AimeeLu的创始人刘璐,在湖南娄底开设了一家以护肤体验为主题的咖啡馆。尝试走到线下,打破其微商身份下所面临的僵局。
AimeeLu借“能和闺蜜分享下午茶的咖啡馆”,来打动三四线城市的一些潜在客户,用舒适的环境、轻松的氛围、时尚的体验等提升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强化消费者体验感、沉浸感,促成其对于化妆品的感性消费。在馆内,消费者享用咖啡甜品的同时,可体验护肤产品,线上线下都可进行选购。此种模式使得化妆品行业除了开设专卖店、线上销售之外,还能与下午茶结合,给消费者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提供一个体验慢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有助于在消费者心内留下品牌印象,提升其品牌的内在价值。
“下午茶+线下体验店”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推广中“产品与消费分离”的这一难点。这种模式下,有利于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其新的新品牌形象;通过让消费者近距离的接触、了解护肤品,强化消费者体验感,提升其购买欲望。
然而,不论是化妆品连锁店、专营店,还是化妆品单店、小店,想要尝试“咖啡+”的方式,都需避免“销售目的性明显”的误区,将产品与场景的有效融合、在店内发展一些具有自身品牌价值的产品,才是美妆店铺转型的方向。要知道消费者进入咖啡馆消费的原因,是在于馆内提供的自由、舒适的社交环境。此外,对于空间的设计、咖啡的选择、场景的布置等都需要专业化,而且要与产品调性保持一致性。
不管是店内人性化的展示架,还是贴合消费者心理的陈列方式,化妆品店的转型最终都是以“感动”与消费者产生链接,促进消费者的感性消费,实现品牌营销的终极意义。所以,化妆品店应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为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以期与消费者产生真正的互动,让其自愿的“留”下来。
或许是时候像星巴克那样打一场感情牌?
一个品牌,不论是卖产品、空间、体验感、抑或是生活方式,其最终目的应是得到消费者的价值、情感认同,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一定的情感联系。
换而言之,真正有情感诉求的门店,或许更容易打动、留住消费者。
对此,因经受电商冲击而“遭遇中年危机”的星巴克,似乎颇有感触。
此前,星巴克前董事长、创始人霍尔德·舒尔茨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说道,“因为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企业的存在,每一家实体店都要因为线上电商而改变,这意味着零售业待一个大的调整,很多实体店会关门,我们必须打造出更好的,有情感诉求的、浪漫的实体门店。”
为此,星巴克打了一场感情牌,推出星巴克“全球臻选”计划和“咖啡烘焙工坊”,迎击已经到来的中年危机。通过做内容,用“攻心战略”感动顾客,打造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借此来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据悉,星巴克将于2017年年底在上海开设一家星巴克咖啡烘焙工坊、臻选品鉴馆。那么,所谓的“咖啡烘焙工坊”究竟是什么样?又是如何体现其情感诉求的呢?
早在2014年,星巴克就开过一家“咖啡烘焙工坊”(美国西雅图)。据了解,其店内有两个咖啡吧、意见主题商店、一个透明的咖啡烘焙厨房以及一座图书馆,占地攻击1.5万平方英尺。在坊内,消费者可近距离地看到煮咖啡的全过程,可以自选手冲、法压等煮制方式,还可以品尝到星巴克和当地厨师合作推出的甜品、沙拉等配餐。店内的整个环境布置,加上图书馆营造的文化氛围,使得消费者内心深处受到感染,让其享受并形成与品牌良好的互动体验。星巴克通过打造咖啡烘焙坊的形式,强化了其原有品牌的核心价值,扩展了消费者与品牌核心价值之间的情感联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门店的情感诉求。
西雅图咖啡烘焙坊外景
店内咖啡师用特殊方法制作咖啡
西雅图咖啡烘焙坊吧台
星巴克用“感情牌”这一招式,迎击其中年危机。恰似给“遭遇零售寒冬”的美妆行业提了个醒。也许在专注卖品牌、产品的同时,可在店内做出一些改变,尝试与消费者演绎一场“感情戏”。
不论是“咖啡+”的方式,还是“下午茶+线下体验店”的模式,都可视为美妆行业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做出的一些尝试性的转型,其真正目的是在于通过打造的一个空间,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更多的连接,从中找寻一种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的点,进而实现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情感的联系。
不过,在化妆品门店的这场“感情戏”中,一定要紧扣品牌的核心价值,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情感需求越来越被重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注重追求精神、情感价值。所以,也许化妆品门店是时候像星巴克那样打出“感情牌”了。在其之后的发展中,不妨尝试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打造具有情感诉求、可引起消费者价值认同的实体门店,实现在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的同时,扩展其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以上仅是小C提供一个方向、思路,至于化妆品门店最终要用何种形式去做,还是要结合其自身特色及其消费阶层的需求。
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 “引用自:XXX(非国际咖啡品牌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