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小粒咖啡
成熟的咖啡果
“清风柔雨细细润,茫茫苍苍碧连天,春披白银夏戴翠,秋红宝石冬黑金,待到修成正果后,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段激越的文字,描写的是高黎贡山脚下潞江坝的保山小粒咖啡。因受高黎贡山的影响,生长在此的小粒咖啡,一年四季吸收日月之精华,集纳天地之灵气,品质上乘,声名远播。
云报融媒体记者在走进高黎贡山采访期间,走进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潞江镇新寨村万亩咖啡基地。在该村十字路口处,一块刻着“中国咖啡第一村”的巨石引人注目,巨石四周一望无际的咖啡树从山脚延伸到山坡,咖啡树叶下面翠绿的咖啡果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吸吮着大地的营养。“潞江坝小粒咖啡主要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六七十年代滑坡、八十年代再度启动、九十年代快速发展以及近期的震荡前行等5个阶段,历经曲折,咖啡从试种成功发展到今天的16万亩。我们村也发展到了1.36万亩,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00多元。”新寨村党总支书记王加维说,“到秋冬时节,这些翠绿的咖啡果将变成红宝石,又是另一番景象。”
“与了解咖啡的历史相比,认识咖啡本身是要花费一番功夫。而认识咖啡是从区分咖啡豆的公母开始的。”在保山金源丰农产品经营责任有限公司,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兰彬随手拿起几颗咖啡豆让记者猜,看记者们意见不一,她笑着科普,“这个圆的是公豆,扁的这个是母豆。”谈话间,咖啡师已经冲好了咖啡,浓郁的香味瞬间“俘虏”了大家。“先不要加糖,好好品尝一下小粒咖啡,是不是有浓而不烈、香而不苦、香味醇和、含油丰富、果酸浓厚、回甘持久的特点?”兰彬在一旁教我们如何品鉴小粒咖啡,虽到管委会工作不到一年,她却早已成为小粒咖啡的“推广大使”。
潞江坝小粒咖啡的上乘品质,得益于高黎贡山的影响。“潞江坝位于高黎贡山脚下,属干热河谷气候类型,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造就了咖啡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蔗糖等成分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的特点,是全国乃至全球品质较好的精品咖啡之一,所获荣誉无数,2010年‘保山小粒咖啡’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兰彬说。
遗憾的是,高品质的咖啡,种了几十年的咖农却很少品尝,销售也一直以供应原材料为主。“我小时候很少见到老人们喝咖啡,他们只是把咖啡豆炒熟后,拿石臼舂一下,在锅里煮着喝,但是他们接受不了苦味,会喝的人少之又少。因不了解咖啡的复杂加工程序,咖农只是把咖啡种出来、卖出去,赚点辛苦钱。”潞江镇丛岗村高山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杨德华说。
可喜的是,随着咖啡产业的发展,潞江坝的小粒咖啡逐渐摆脱为“他人做嫁衣”的初级阶段。不少当地企业走到大城市甚至国外学习咖啡烘焙和冲泡技术,把本事用到公司的技术研发上,改善了发酵、加工等各个环节,各项技术日渐成熟。目前,多家公司掌握了蜜处理、日晒咖啡和水洗咖啡技术,还有的公司研发了温泉白蜜处理咖啡技术。
“金源丰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从1995年种植咖啡起家,到收购销售咖啡豆,再到加工销售蜜处理、日晒咖啡和水洗咖啡等精品豆,是潞江坝咖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兰彬说,“目前,我们片区有15个咖啡加工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国家。去年咖啡产量4万吨,总产值5亿元,人均咖啡收入2700元。但受国际咖啡市场的影响,潞江坝小粒咖啡的价格波动较大。”“我们背靠高黎贡山,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兰彬说,“下一步,管委会将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做大做强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对度假区咖啡生产、加工、销售的咖农、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质量达标检验检测,逐步淘汰更换低海拔品质和市场销量低的咖啡品种,扩大高海拔品质高的咖啡种植面积,把咖啡生产、体验、品尝与旅游有机融为一体,提高小粒咖啡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助推小粒咖啡产业发展壮大。”
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 “引用自:XXX(非国际咖啡品牌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