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友饮吧”在对外经贸大学内面世。按照官方口径,这是全球第一家无人咖啡店。尽管号称是“24小时无人咖啡吧”,但据媒体走访,店内实际上有一位员工值守,负责协助购买及维持店内秩序等,而由于人手不足这个咖啡吧营业时间约为早9点到晚11点。
专家表示,无人咖啡店不需要服务员,节省了人员成本;而且,无人咖啡店买完即走的模式,让其不需要场地或者只需要很小的场地,也节省了场地成本。这些成本的节省,反过来是可以让用户受益的。当然,对于运营方来说,因为节省了场地、人力成本,无人咖啡店相比传统咖啡店实现了成本的下降、效率的提升,在零售的发展上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除了无人咖啡吧外,无人超市更是发展迅猛。7月8日,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在“2017淘宝造物节”上高调亮相。这个200平方米左右的超市,可同时容纳约50人购物,是一家“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与餐饮相结合的无人零售店。
在阿里的“淘咖啡”出现之前,2016年2月,可自主购物新型便利店“便利蜂”在中关村连开5家;传统消费企业娃哈哈投入3亿元推出无人零售店Take Go。6月,北京居然之家开出无人便利店EAT BOX。“缤果盒子”2016年在广州试点成功后,今年6月落地上海,宣布1年内将布点5000个……“无人”似乎正在成为当前最新的风口。
“对顾客来说,无人便利店的简单、高效,适应了现代都市人生活快节奏的需求;对商家来说,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还能通过大数据积累并整理归纳综合,比有人销售更了解顾客的需求,这对于供应链改造和供给侧优化是有积极意义的。”福建省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黄家骅认为。
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人民币,未来5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预计增长率非常可观。
“无人超市也有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技术与成本。”资深投资经理肖先生则认为,目前无人超市的识别精度有待提升,用户体验还未达到理想水平。如果想在真正“无人”的零售店里实现良好的用户体验,技术、管理方面的成本较高,需要大规模的铺开才能快速降低成本。
此前gogo无人超市亮相四川成都大悦城,本应没有人值守的无人超市却有不少于三个的工作人员分别在超市的内外指导。运营过程中还出现顾客被多计费、系统问题暂停营业的状况。无人超市的技术有待提升。
“无人超市”“无人咖啡吧”看起来很美,但无人销售是否真的比“有人销售”更加强大?无人销售是否真的不需要非程式化的沟通、解释、示范,乃至微笑?这都需要我们的思考。
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 “引用自:XXX(非国际咖啡品牌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