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你会发现国内有很多本土的饮料企业活得都很滋润,拿奶茶行业来说,蜜雪冰城在全国开了6000家门店,数量跟肯德基差不多,几乎是麦当劳和星巴克的两倍。
还有Coco(都可),2019年已经开到了4000家门店;1点点也开了2300家门店;过去大家都认为星巴克的对手是Costa,但现在估计是国内的新兴品牌了,Costa目前在国内只有400多家门店,怎么可能打得过国内动不动就几千家门店的奶茶店。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饮料行业的市场空间:第一个是发展机会大,目前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在一千亿到两千亿之间,有很多的报告表明这个数据很可能涨到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规模。
比如中国最成熟的茶饮市场,2019年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4000亿。有这样一个数据,在美国每人一年平均喝400杯咖啡,也就是每人每天平均喝掉一杯咖啡;在北欧国家更夸张,平均每人一天要喝掉两杯咖啡。而在日韩这些亚洲国家一年人均也要喝掉200杯以上。而目前的中国人均一年才喝掉6-7杯。所以国内喝咖啡的数量是远没有达到国外的水平的。
我们再来看饮料行业的特点:第一个是毛利率高,咖啡的原料是标准的大宗商品,只要采购的量够大,就一定能压缩价格。星巴克一杯咖啡买30元,饮料成本不到5元,甚至里面的牛奶比咖啡还要贵。所以就算打折后也能赚到钱。
第二个是消费者的忠诚度强:咖啡和茶本身具有成瘾性,而且用户对饮料的复购率还比较高。不像话吃饭,上顿想吃川菜,下顿就要吃拉面,而可口可乐一天就要喝好几杯。
第三个是饮料行业是一个多元化的消费市场。一般一个人买咖啡的时候会叫上一群人一起来买,而不是一个人去买,买咖啡的时候还要顺便带上一点甜品,而且这些东西不分时段,不像餐饮只能在饭点的时候消费。
所以以上几个点证明了饮料行业的市场空间足够大,单一产品的天花板也足够高。
我们再来看一下国内新兴饮料品牌和国外连锁品牌在管理上的差别。星巴克在2019年4月的时候为了应对中国市场,专门推出了8款“玩味冰调”创意饮品。但是推出后用户对它的评价一直不高,还有人吐槽太难喝。
这难道是一个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也调不出一杯好喝的饮料吗?其实是因为他们用的水果是罐头装的,肯定比不上像喜茶用的鲜切水果那么好喝。
其实星巴克不用新鲜水果有它自己的原因,从成本的角度上考虑,星巴克作为上市公司,是不会主动去做降低自己利润的事情的,因为星巴克的人力结构和门店设计不足以支持他们用鲜切水果的。
喜茶做的鲜切水果,要十几个人分工切不同的水果,所以他们把后厨和吧台的面积扩大到门店的四分之一,但是星巴克一家150平米的门店,吧台加起来不到10平米,站不下那么多人,更何况星巴克追求的是制作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希望制作流程越简单越好。
从决策的角度来看,喜茶的决策团队在中国,对于本土市场的反应是非常迅速的。而星巴克是一家跨国企业,重要的决策都是由西雅图总部来决定的,从供应链、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到门店设计都是全国统一的,所以没法快速对中国市场做出反应。
因此接下来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设计的推进,再加上新组织的加持,一定有更多的本土饮料企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