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卖咖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能“升级打怪”到开咖啡馆的就还是少数。10月10日,苏宁小店首家咖啡专门店在南京试营业,主打“便利店+咖啡”的模型组合,面向上班白领为主的用户群体。
时代财经了解到,这家咖啡馆位于一家苏宁小店的二层,不过并非店中店的模式,而是独立运营。该店售卖的咖啡涵盖了美式咖啡、拿铁、卡布奇诺、焦糖玛奇朵等款式,同时推出了“苏小茶”“苏小霜”等饮品,价位从12元到28元不等,而茶饮店的标配——欧欧包,也可以在这家咖啡馆觅得踪迹。
对于咖啡,苏宁小店早有兴趣。2018年7月,苏宁小店以柜台入驻的方式,在全国1000多家店上线自营咖啡——狮子咖啡。
这种经营方式也是多数便利店介入咖啡行业的主要方法。2010年,喜士多在中国便利店推出现磨咖啡,随后全家、711、罗森纷纷效仿,上个月拥有27000家门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也宣布入局,新型便利店便利蜂则另辟蹊径,推出奇葩口味咖啡吸引关注。不过,无论竞争如何激烈,咖啡赛道从不缺乏新的入局者。就在9月底,北京老牌便利店“好邻居”宣布推出新的咖啡品牌——“醒coffee UP”。
星巴克、Costo等连锁品牌咖啡售价普遍在30-40元之间,10-30元的中低档咖啡市场存在空白,瑞幸咖啡看中了20-30元的赛道,剩下的机会则留给了便利店。
咖啡引发便利店追逐的原因是咖啡市场潜力巨大。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大陆人均咖啡消费量6.2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陆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美国的1.6%和中国香港的2.5%。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19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除了利润因素,10月11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时代财经指出,既饮奶茶和咖啡是新生代消费者最喜爱的两个品类,咖啡已经变成新生代的日常元素,从客流量和整体布局方面,咖啡已经从以前的不必要品类变成了便利店的必卖品。全家的咖啡馆不见了?
不过,即使便利店都热衷于卖咖啡,像苏宁小店一样开出独立咖啡馆的便利店,仍是少数。
入局较早的全家已经卖出5000万杯咖啡,仍然未能独立开咖啡馆。2014年,全家就在便利店内推出全新的咖啡品牌——湃客咖啡。根据全家去年年底公开的数据,依托线下铺设的2000多家便利店,全家湃客咖啡已经实现4年销量的翻倍增长,2018年销售预计达到5000万杯,预计2019年的销量目标为1亿杯。
咖啡卖得红火之后,全家也想开独立的咖啡馆。2018年12月14日,全家在上海开了一家“湃客造梦咖啡馆”快闪店,为湃客咖啡开设独立门店做前期测试。全家湃客咖啡负责人陈玮跃曾公开透露,2019年湃客咖啡会在上海、北京、苏州、无锡、杭州、广州、深圳、东莞、成都等城市开独立湃客咖啡馆,不过会以上海和北京作为首选。
陈玮跃对湃客咖啡有很多设想,包括在不同地区产品线要有所区分,要开在最繁华的商圈,要提升品牌定位。不过,距离2019年结束还剩2个多月,全家的湃客咖啡馆却仍不见踪影。10月11日,全家的相关工作人员向时代财经证实,湃客咖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独立的门店,也暂未有开店计划。时代财经试图向全家了解该计划搁置的原因,不过对方表示不便透露。
在餐饮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看来,全家的咖啡馆未能上线,主要是定位没想好,运作和管理的机制没有理顺。10月11日林岳告诉时代财经,便利店卖咖啡和开咖啡店是两种不同的逻辑。前期,很多便利店在“店中卖咖啡”尝到了甜头,对便利店的引流和客单价都有帮助,但是开一家独立的咖啡店,则意味着整体的策略和要竞争的对手都是不一样的。
林岳进一步指出,咖啡店固然赚钱,但其运作模式和便利店有很大的区别,产品的研发、定价、营销都是不一样的,便利店讲究的是“方便、平价、种类全”,但咖啡店不是,它承载了很多社交的属性,需要具备网红的特质,否则就很容易被大量的竞争对手淹没,所以,并不是便利店做得很好就能做好咖啡店的。
全家的咖啡馆梦如今被苏宁小店提前实现,不过对于咖啡馆的运营,苏宁方面表现得比较谨慎。10月11日苏宁小店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咖啡馆只是内部试水项目,规模不大,暂时没有推广计划。
另一家独立开出咖啡馆的是易捷便利店,目前只在苏州试营业,白色的房子上写着“929598”,但仍然依附着加油站存在,不敢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