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十多天,命运多舛的2020年就将过去了。
在这一年内,我们都见识到了太多出乎意料,让人始料未及的事情,以及各种惊奇与反转。所幸,在如此迅速的变化中,我们的观念也在一次次更迭,许多之前预料不到的事情,大家也能逐渐习以为常。
今天,吐槽君也就和大家聊聊,接下来中国咖啡行业可能将发生的变化。
首先声明一点,吐槽君的观察和判断不一定对,但尽量不跟某些预言家一样,抛出各种名词与概念,诸如“新零售”,“品牌”,“精品咖啡馆”这类神乎其神的词汇来唬人,以免在一通出口成章之后,自己仔细看看,都感觉无比的尴尬。
其次,“咖啡行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无论咖啡馆零售,原物料供应,线上渠道销售,或是原产地种植,都属于咖啡行业的一部分。这篇推送只能尽可能概括,不见得全产业链适用。
最后,吐槽君尽量一切从实际出发,尽量少一点个人的情绪判断,和尖锐却没啥卵用的观点,权当抛砖引玉,给各位读者一点参考与启发吧。
预测变化一:咖啡产品视觉化与创意化
对咖啡行业而言,要说“品牌”还为时尚早,做好“产品”的全套服务体验就足够了。
品牌是什么?可以说,大众所认可的品牌,其实是一个长期有效且不断的投入的牌子与产品集合,只有这些产品集合持续影响一圈人,才称得上是品牌。
但是咖啡行业的设计化,例如产品体验的视觉设计,好看的包装,门头,以及各类周边,却是实实在在打开消费者认知的关键。而创意化的咖啡产品,才可以更好的吸引那些对咖啡摇摆不定的路人。
有人说,咖啡不适合添加各种不同的元素。其实吐槽君挺认可这个观点的,对于习惯单喝清咖的原教旨主义者来说,咖啡加什么都是多余。
但是越是纯粹喝精品咖啡的人反而越能接受特殊加料处理法,这点反而让吐槽君匪夷所思,不过俗话说,恐同即深柜,这样想想,咖啡上可能也差不多。反观吐槽君这种对饮品添加无所谓的人,倒是对生豆要求挺高的。
变化二:个性化的咖啡风味定制
对于商业市场而言,赚钱才是硬道理。虽然吐老师并不想接受这个现实,但是市场是逐利的,也是短视的,很多在道理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从钱的角度上看,很容易就豁然开朗。
吐槽君的朋友马师傅就说过,刚刚入门的小白消费者反而喜欢各种特殊处理法的咖啡,因为这些豆子对他们来说更加有意思。记得之前有人也说过,之所以喜欢特殊处理法,是因为曾经有一款特殊处理法的咖啡,救活了一家咖啡馆。
通过差异化的咖啡处理法,让各个渠道都能赚钱,对咖啡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出路。只不过,如果不拓宽市场边界,而是在一个内卷的市场里,各种恶性竞争都有可能出现,到头来,咖啡离大众饮品会越来越远。
预测变化三:以赚钱为导向的日常运营
别看许多做咖啡的人日常喝到这个那个咖啡就一脸幸福的样子,咖啡人日常其实挺焦虑的,既不赚钱,也没啥靠谱的上升通道。要不然也不会扎堆参加各类比赛,前赴后继参加各类培训,各种同业直接交流杯测,对各种咖啡节,展会乐此不疲。
吐槽君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通常没啥卵用。这些活动也不全是割咖啡人的韭菜,毕竟韭菜是现成的,但是精品咖啡的洗脑是逐渐养成的,一次性要谁拿出那么多钱买机器报班都不现实,而咖啡行业太过碎片化的属性,也决定了镰刀不见得能一次性收割干净。
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咖啡人并不知道如何为咖啡馆引流,以及如何为产品实现有效的增长,他们所知道的,以及被灌输的思想,只是当好一个做咖啡的“工具人”,其他就止于此了。
这两天,吐槽君在朋友圈某个直播预告的活动里,看到有人将某个长期混迹各类赛事,长期占据赛事高位外,培养选手组团打比赛的冠军选手,封为“中国咖啡圈的全民偶像”。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差点将吐槽君吓出Ptsd,原来“全民”还可以这么玩。
一场好好的商业活动,画风怎么就突变成了一档选秀节目?那WCBC改名为《乘风破浪的咖啡师》岂不是更好?这样没见过市面的宣传语,除了圈内人炒得火热,又出不了圈。而这顿操作的内容除了传播给咖啡师跟爱好者,对真正购买者的决策又能起到多少作用?
在吐槽君看来,真正帮助咖啡行业增长的,不应该是成绩斐然,却对大众消费领域无建树的个人,以及其身后的无脑吹捧,而应该是那些实实在在规范化运营者,以及针对消费者进行踏踏实实的研究拓展者。
幸运的是,这两年清醒的咖啡人越来越多。各种网红店,外卖店,以及各类小店铺的走红,以及各类目标明确奔着钱去的咖啡人日益增长,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咖啡行业的聪明人越来越多。
这两天大家应该都被这个熊掌刷屏了。低成本的走心营销,换来更高的声量和口味,其实才是未来的突破方向。
只有越来越多从业人员,想着靠咖啡认真赚钱,不把咖啡当成情怀的工具,靠低成本带来高增长,咖啡行业才可以良性发展。而想长足赚钱,就需要规范化的运营管理,以赚不赚钱的结果作为导向,优化中间的各个环节,自然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动作,以及无用功一般的自我感动。
所以吐槽君预测,接下来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研究咖啡运营,靠咖啡去赚取消费者认可,增加回购率的店会慢慢增加,而各类假大空的幌子,势必会在现实面前被拆穿。
预测变化四:入门级专门咖啡产品逐渐增加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缺乏天然接触咖啡的契机。除了海南,云南,台湾外,其实本土对咖啡来说,并没有太多饮用习惯与消费文化。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许多精品咖啡的消费者转化自商业咖啡,而商业咖啡的消费者源自于速溶咖啡。基本盘越大,消费者市场越好做。虽然吐槽君并不喜欢这些过度被“魔幻化”的过度产品,但是对消费者友好,才能让消费者选择。这点在前面几个预测中,也依然成立。
咖啡产品不同于酒,茶这类可以即饮,低门槛消费的产品,咖啡的制作需要有复杂的设备,以及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科技的创新,也使得许多在入门与专业之间的中间态产品,也有了很好的口味与便携的特性。对于许多致力于新零售的企业来说,这些产品也能打开消费者的心智,拓宽产品的受众群体。
亲测口感不错
所以吐槽君认为,咖啡行业未来的变化,将会是有越来越多类似于挂耳,速溶,咖啡液之类的中间态产品出世,从而占据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而得益于这些产品的转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不同以往的精品咖啡。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遇见更多的变化,但是,变化或许才是生活本身,有时候,接受与调整,远比坚持陈旧更为重要。
来源:咖啡吐槽君
关键词:咖啡趋势
饮品界——数据,资讯,交易,金融,全球视野
795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