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轻人的空间审美,越来越“重口味”?
江小白开Live House风酒馆之后,“地府风恐怖餐厅”似乎成了新的流行。
“地狱风”空间成为新潮流?
在场景创新这条路上,餐饮人可谓多方探索。
早在前几年,餐饮+K歌模式渐渐流行。从最早风靡于全国各地的“火吧”,到大龙燚和音乐派KTV的跨界合作,再到凑凑的火锅小酒馆内设KTV包厢……
此外,全国各地类似的模式如雨后春笋,甚至连专业做KTV生意的同乐迪,也反向跨界,做起了“音乐火锅店”。
这还不过瘾,如今,针对主流消费群体“Z世代”,更嗨的形式出现了:比如江小白酒馆,把时下年轻人最喜欢的Live House结合进场。
而近日,“地府风恐怖餐厅”成为新流行,沉浸式体验,还有NPC现场和顾客互动……真是让人感慨“越来越重口味”了。
搜罗一圈后发现,当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剧本杀、狼人杀、换装等“体验”和餐饮结合,融入互动元素。
“场景跨界”的三大流派
在这些“场景跨界”的案例中,我们梳理出三大流派,分别有各自的特色。
第一类是KTV欢唱派。主要以火锅KTV、烤肉KTV为主。经营模式主要是贩卖时间,用一个最低消费来做“保底”,给顾客提供2~3小时左右的就餐+欢唱时间。
音乐派KTV早在2017年就开始尝试引入火锅业态,在国内很早就提出“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概念。2020年,老板欧腾茏尝试和大龙燚火锅合作,在他的描述中“把火锅这个盈利抓手做了品牌升级”。
反过来,湊湊则是“在火锅的基础上加入KTV抓手”。5人以上即可预定带有KTV的包房,正常点餐即可,没有最低消费,时常需控制在3小时内。“店内只有2个KTV包房,所以特别抢手,若要周五、六、日的晚餐时段,基本上需要提前两周预定。”店员说。
第二类是夜店演绎派。典型代表是江小白音乐酒馆。摇滚歌手现场演绎,可售票;食客吃饭喝酒,可翻台。二者不冲突,从经营角度来看,相当于一个场地的二次利用。
据悉,根据设定,每个月大概有4场live在这个酒馆进行。
第三类是剧本杀、换装体验派。这类餐厅一般有个明确的主题,属于“沉浸式体验”,顾客就位后“身份”摇身一变。比如前阵子很火的“宫宴”,以及上文提到的恐怖主题餐厅,就是这类。
这类餐厅的特点就是“折腾”,以宫宴为例,吃饭和换装是两个价钱,吃饭分为午膳、晚膳、晚膳VIP几个档,价格分别是358元、498元、698元,服装和造型单独收费200元。
而另一家民国沉浸式酒吧,则设定有298元的“女士葡萄酒换装套餐”,专门针对小姐姐换装拍照的需求。此外,景观卡座、中式包房、英式包房等,也都分别标价预定。很显然,“体验”到什么级别,由付费的多少来决定。
三大流派各有千秋,各自有不同的盈利模式。梳理他们的普遍共性:
- 本质上是消费场景的跨界、叠加,让顾客实现“不转场”的消费体验。既有品牌之间的强强联盟,相互借势,也有“一个老板两手抓”的模式混搭,试图通过不同的组合,实现1+1>2的效应。
场景式消费,到底是在卖什么?
新兴的场景式消费,难度挺大,却不乏入局者。
说到底,这门生意的背后,基于消费需求诞生的新商机。“不转场”,似乎成了这届年轻人考虑消费时的重要因素。
这个时候,谁能帮助顾客提高决策效率,谁被选中的几率就更大。
此外,新的场景式消费,能够契合消费升级的趋势与要求。
以前人们的消费属于“生存型消费”,主要是为了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但是随着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行为在完成健康化、品质化等理念更新的同时,还伴随着“社交化“、“娱乐化”。
现在喜欢剧本杀、喜欢KTV、喜欢夜店的年轻人,不单单是要关注消费结果,还要考虑整个消费过程中的感官愉悦与心理体验。
找到切入点之后,把针埋得足够深、场景足够吸引,能产生高复购,能跑通盈利模式,就行。
统筹|笑凡 编辑|晓夕 视觉|江飞文章经授权转载自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