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走南闯北探店多的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西北精品咖啡饮用者,整体来说更偏向口味重一些的日晒豆,而华南地区,则喜欢清新的水洗或者非常干净的特殊处理法?这也是我们开着咖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我亲身走遍欧洲,游历澳洲、中东后,在国际咖啡口味版图上,找到了一些答案。
比如意大利主打body的冲击力,路边的意式浓缩1欧一杯,无需落座,于吧台加糖搅拌,一饮而尽。甜度与咖啡因的浓度相结合,甘醇浓郁,瞬间在脑中引爆,烟花掌声阳光雨露。此刻就算面对全世界的质问拷打也无所畏惧。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精品咖啡主打酸度丰富。我通常会和当地人一起,坐下慢尝。不论奶咖或手冲,除了酸度丰富美妙勾人外,有丝绸质感,做工精细,信息量极大,从高温到低温风味在变化,感受也在变化。
澳洲就更有意思一些,墨尔本的精品馆,简单地说就是甜美。酸度也复杂,而每一层酸都对应着一层甜,不管是水果甜、糖果甜、还是点心甜。一口喝下,脑海中都是澳洲甜心在海滩上奔跑与大笑,在快艇甲板上迎着风与太阳。还有中东地区。这儿的咖啡不算出众,但是由于宗教原因不能喝酒,因此咖啡热度极高,发展很快。算是非常有意思的地区。
01/ 微观因素选豆、烘焙与萃取相关决定咖啡最后味道如何,主要与选豆、烘焙与萃取相关。而这三项中,最与地域性特色及口味风格挂钩的,是烘焙。咖啡烘焙的机器有很多种,主要由导热、对流和加热元件决定的,而如今,最被大家熟知和认可的,除了Ikawa,就是鼓轮烘焙机系列了。北欧浅烘,或是极浅烘豆,主要是使用Loring和Diedrich这两款机器为主。特点为养豆期长,豆子发展得慢,到了一两个月后风味依然浓郁。酸度明亮均衡,body偏薄一些,非常耐萃,最佳赏味期长。北欧烘焙大赛的常胜将军,北欧浅烘的开创者,世界冠军
Tim Wendelboe ,在大约两年前换上了新的Loring。
瑞典的十二冠知名浅烘烘焙厂Dro
p Coffee的掌门人
Joanna Alm ,一直用的是定制的薄荷绿Diedrich。欧洲与澳洲的中浅烘,大多数是用Probat和Giesen,烘得好的话会有非常漂亮的body,非常圆融的甜感,却丝毫不损失豆子复杂的果味和酸度。这两款机器可调整的区间很大,深浅皆可,也正因为这两款机器实在全能,在同样的生豆品质条件下,相对于Loring来说,对烘焙师的烘焙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西欧咖啡之都柏林的两家大厂——The Barn和19grams,用的是大号的复古Probat,原产自五十年代,后来由原厂翻新。
而带领团队拿了无数个冠军和奖项的2015年世界冠军Sasa Sestic的品牌ONA Coffee,用的就是Giesen。这些品牌都有不同的大小型号,一般在7-10kg以上的机器,整体表现就算很稳定了,通常来说稳定性随型号增大而提高。下图为ONA的首席烘焙师,澳洲冲煮冠军
Sam Corra 在工作中。
当然,不是所有的咖啡馆都是自烘焙,欧洲地区的自烘焙咖啡馆大约占最多50%,也有很多不做烘焙的咖啡馆,靠着优越的出品条件、食物的口味、完美的室内装修及氛围感,在整个城市名列前茅。世界精品咖啡之都澳洲墨尔本咖啡店密密麻麻,也主要以大牌烘焙厂的分店最为热闹、回头率高。另外,很多咖啡馆的咖啡好喝、出名,跟牛奶的选品也有极大的关系。——总体来说,游牧民族地区,比如欧美澳三大洲,牛奶的升级非常快,奶咖一定会更出色。02/ 宏观因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北欧:纬度越高的地方,咖啡喝得越多,也就对咖啡的味道越了解,有更高的要求。北欧地区的咖啡普遍酸度偏高。冬天严寒,日照时间少,早上八九点钟天亮,下午三四点天黑,极少的阳光导致人体维生素D减少,容易嗜睡、抑郁或有其它健康问题,而咖啡不仅能醒神,还能一定程度预防抑郁。有科学研究可证明。北欧地区喜欢高酸度手冲的原因,也与当地美食普遍偏酸及清淡有关。
澳洲:此处又不得不说到墨尔本。它地处澳洲南部,南纬38度(北京北纬40度),和欧洲一样属于海洋性气候,冬天也偏冷,日照短。澳洲因为曾经是欧洲殖民地(类似北美),传统饮食习惯与英国、爱尔兰等地类似。直至近几十年发展出了一些自己的饮食特色和咖啡特色之后,才有了逐渐外销的饮食特产——澳大利亚早餐。这股几乎是倚靠着澳洲精品咖啡馆而诞生的新式饮食风潮,席卷了欧美多个地区。纽约时报曾经出过长文章讲解澳式早餐有些什么新鲜的发明,以及它与咖啡是如何的密不可分。澳洲的咖啡代表作:Flat White/平白/馥芮白,简单解释就是拿铁多一个shot,少一些奶。
图为Proud Mary的Brunch。中东:我去过阿联酋、迪拜、土耳其和阿曼。当地新潮一些的咖啡馆已经非常欧美化精品化了,但整体烘焙较深,果味不突出,虽然不苦,但香气也偏少。由于多肉高甜饮食的关系,更多人偏爱传统的土耳其Ibrik咖啡,口感绵密、中研磨加糖更佳。或者是味道比较重,发酵味比较重的咖啡。我在阿曼喝过一次当地的小豆蔻咖啡,入口就是完美的中东风情。
03/其他因素挣扎中的美食大国咖啡的风味发展非常快,而有这么两个美食大国,陷入了传统美食与新式风格的碰撞与拉扯期——法国和意大利。法国的经典咖啡通常有苦味,主要作用是来平衡法式甜点轻盈而强烈的甜感和复杂的果味。而意大利必须要够浓,来洗刷意式高碳水美食的饱腹感。如今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提倡手冲,咖啡变得又“淡”,又“酸”,对于非常有美食大国的自豪感的法国和意大利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因此这两个国家出现了很多的新兴烘焙厂,也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烘焙逻辑。
比如法国的Kawa和L'arbre à café,都选择了北欧人喜欢的大号Loring烘豆机,选择在提升生豆品质的基础上,烘出更符合法国人口味,同时能搭配法式甜点的咖啡风格。——这样的新风格比起大多数的Loring北欧浅烘更甜,回甘更持久,body更饱满流连。而意大利的双冠Vannelli兄弟,用Giesen烘的豆子比意大利别家的更浅,更复杂。如果像喝路边的espresso一样一饮而尽,可就是浪费了复杂的好风味。
我们走过了30多个国家,在100多家咖啡馆和30多家烘焙厂喝过咖啡、聊过豆子,亲身体验了每个城市各不相同的咖啡文化:怎么喝?喝什么?什么时间喝?和谁一起喝?然后,我们把沿途那些最令我们惊艳的风味,带了回来,通过开着咖啡的小店,分享给国内每个好奇世界精品咖啡的朋友们。在开着咖啡,欧洲,澳洲,北美的世界和各国冠军们,和各地久负盛名的咖啡馆们汇集在一起,为你带来全世界精品咖啡豆。没有什么比亲自尝一尝更能了解这世界的美丽了。同时,我们也持续分享国际烘焙厂探访经历,欧洲咖啡馆的亲历故事,以及专业的庄园和豆种知识。欢迎关注开着咖啡,和我们一起探索最美好、最特别的咖啡世界。▼-欢迎关注原作者-
END
本文作者猫阿纯“旅居欧洲十年,精通四国语言。探访全球200+咖啡馆,4年前创立开着咖啡。 版权信息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 图文来源:开着咖啡■ 侵权联系:weixin@coffeesalon.com■ 投稿/合作:微信 cofesalon
▼点击原文阅读,探寻更多咖啡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