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点评网站上,1家知名饮品连锁品牌店因做错了1杯饮料被顾客给了差评。做错饮料是门店难以避免的问题,顾客真的是鸡蛋里挑骨头,无中生有找事吗?店家如何处理才能将小事化了呢?
顾客更关心的是态度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某顾客点的是1杯奶盖茶,而且这是到这家店的常点饮品,但拿到的手的却是一杯珍珠奶茶。店员给出的解释是奶盖融化了。顾客感到自己完全被当傻子一样忽悠了,于是在某网站给出了差评。
评论一出,立刻得到了其他网友的回应,矛头直指该饮品店服务员态度恶劣、解释牵强,甚至有反应强烈的顾客直呼这样还能有生意,倒闭吧?
不难看出,顾客对于做错饮料本是可以理解,引发他们强烈反应的仅仅是事出后商家的态度和解释。
处理做错的饮料有多种方法
小编针对此事询问了一些门店经营者、管理人员,多数被询问者给出的答案都是给顾客更换,但在如何处理做错的这杯饮料上,给出的方法却有多种。
顺势卖出
饮料做错的情况一般分为两种:1是品类的错误,2是客制化要求的错误。
品类的错误是指1杯柠檬汁做成了芒果汁。一般在生意好时,往往在后面的单子中就会有相同饮料出现,可以将做错的饮料直接卖出。避免减少浪费。
但前提是前后点单时间不能超出太多,有些门店明确给出了时间,一般时间需控制在10分钟之内。
客制化要求的错误则是指客人点的是少糖,但吧台人员按正常甜度制作。
这种情况下也可先看看后面有无相同产品点单,如果没有则可向顾客征询意见,由于失误导致饮料制作错误,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则重新制作。
送给顾客
有些饮品店在出现制作品类出错,或是客制化要求错误并封杯的情况下,会直接将饮品送给顾客。
经营者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是相当于给顾客的福利,增进互动;再有就是让顾客知道我们不会把错误的饮料卖给其他人,他也可以放心不会买到给别人做错的饮料;
最重要的是不会担心饮料长时间没处理而变质造成更大的浪费。
给员工做福利
对于出错的饮料,有的饮品店则会作为员工福利让员工自己饮用。
他们认为出错这种事本身不可避免,做错后,员工自己处理做错的饮料不是喝掉就是扔掉,还不如直接告诉他们做错后可以自己喝掉,还能友谊升级,避免一些矛盾。
同时,有经营者讲述自己门店做错的饮料让员工喝掉实则是个“惩罚”。
曾经有个员工做错了4杯珍珠奶茶,按照店内制定的制度,做错的饮料必须由制作者或者点单者喝掉,那天他喝了4杯,表示真的是喝够了。
而此事也成为了门店的1个“警示”。一旦有做错饮料的事情发生,员工之间说得最多的则是:“注意,上次XX喝了4杯珍珠奶茶哦!”
而门店做错饮料的现象虽然仍有,但却少了许多,并且在管理中,也不会出现尴尬,氛围还不错。
处理方式更多的是看人性
对于以上的处理方式,有些经营者却认为是放纵员工,容易让他们将制作饮品当作儿戏,甚至会让管理者无从管理,是不可取的。做错的饮料员工和管理者都是应该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
提供以上分析的经营者或管理人员,则有自己的一套说法。饮料制作错误往往会出现在两种人上,1是刚开始做的实习生,2是在生意高峰时段时。
实习生本身对于工作就不熟悉,如果让他们要承担相应后果时,或许工作中更不容易放开手脚。
而老员工在高峰时段出错,情有可原,毕竟生意忙,没有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如果因此为错误买单,反而显得不近人情。
当然,对于损失并非不计较。某些营运人员认为,门店出错的概率在1/80—1/100下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损失实则是均分到运营成本中去,现在的员工都不满足于“死工资”,门店的工资多会和业绩考核有关,所以过度的浪费实则意味着他们自己工资的减少。
只有当店员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必要的损失,没有谁愿意和自己过不去。
处理一些小事情,是靠制度来裁定。但制度是否人性化,所取得的效果则大相径庭。如果是你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会怎么处理呢?
开通头条号:饮品界
—————END—————
饮品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