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 当你步入咖啡店,点了一杯拿铁(Caffe Latte)或卡布奇诺(Cappuccino)时,有没有期望咖啡师会给你做一杯拉花很漂亮的咖啡呢?还是你只希望得到一杯美味的咖啡? 咖啡拉花的原意其实是为了将咖啡和牛奶融合起来,让客人饮用咖啡时,可以不用茶匙搅拌咖啡而直接饮用。但是我们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以为只是为了好看而已。 在1950年代的意大利,因为咖啡师一次手滑下,无意中发现咖啡拉花。当时咖啡店的餐牌上只有浓缩咖啡(Espresso)和泡沫咖啡(Cappuccino),咖啡师在制作泡沫咖啡时,因为奶泡量不足够,在融合咖啡过程中,只做了一个小圆点的图案,所以他开始想:可否在咖啡表面上绘图或制作其他图案呢?后来就发现原来可以制作成心形、树叶等等图案。从而为这杯咖啡取名为Caffe Latte。Caffe意大利文指咖啡;Latte意大利文指牛奶,意思是牛奶咖啡,咖啡拉花自然就是Latte Art(拿铁艺术)啦~ 这么多款的拉花图案虽然是很好看,但是现在很多客人甚至咖啡师都不知道,一杯牛奶咖啡最主要的用途是供客人饮用,虽然拉花图案只是锦上添花的艺术,但也不能不看它的图案。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一杯牛奶咖啡好喝与否,其实可以从拉花上判断出来。 拉花首要就是牛奶的选择。适合的牛奶要浓、醇、香、乳脂肪高(市面上的全脂牛奶大都标示3%左右,但实际的浓度口感仍有相当的落差)。 再来就是奶泡(泡沫+牛奶)的温度。奶泡香、甜表现佳的区间约在50~70℃之间。奶泡与咖啡融合的最佳表现是(三),而随着咖啡配方(奶&咖的比例)的不同,奶泡的温度也要随之调整。否则会出现:奶泡温度过低容易盖掉咖啡的味道(一);或出现与咖啡不相容的情形(二);奶泡温度过高则会在后段出现分离情形(四)。奶泡温度与咖啡融合示意图红=奶泡;啡=咖啡 以过去的经验来看,奶泡足以左右杯中约两成的味道表现。上述温度之变化,还会直接影响到咖啡与奶泡的融合度。 接着就是奶泡的结构。我们通常所说的「奶泡」是指上层泡沫与下层热牛奶融合的复杂状态,一般肉眼比较难以分辨,但融合不佳的奶泡会有粗糙、空洞的口感,融合良好的奶泡则可表现出绵密、扎实的口感。 奶泡的结构根据打奶泡的手法,大概可以控制在「薄、厚、软、硬」四个方向: 奶泡薄(打发程度低):流动性佳、线条细 奶泡厚(打发程度高):流动性差、线条粗 奶泡软(打发温度低):线条细,口感细腻,拉花图形较易消散 奶泡硬(打发温度高):线条粗,口感有弹性,拉花图形较为持久 奶泡薄、软:适合作洋葱心、空心叶等图形 奶泡厚、硬:适合作展翅天鹅、郁金香等图形 图形与线条与奶泡结构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藉由表面拉花的图形,可窥探出杯中味道口感的走向。 更重要的是牛奶咖啡整体的融合度。奶泡的注入方式及拉花,是咖啡与奶泡融合的关键,会影响牛奶咖啡喝起来的均衡度。先看一下咖啡表面颜色的对比度,是否啡白分明。如果能做到啡白分明的话,即是代表浓缩咖啡的咖啡油脂有在拉花过程中被牛奶带上表面,让客人喝第一口时可以感受到牛奶和咖啡是完全混合一起的,从开始的第一口到最后一口的味道接近。但如果融合做的不好,会导致第一口牛奶味过重,然后看到底时会有明显的苦味,越喝咖啡味越重的情形,或从杯口的不同位置喝,会有不同的味道呈现。左为融合不均匀的咖啡、右为融合均匀的咖啡。图片来源:《新しいバリスタのかたち(咖啡吧台师的新形象)》 所以一杯牛奶咖啡上的拉花一定要有好的融合,而且图案不能太复杂,因为越复杂的图案,咖啡跟牛奶的融合时间/空间就相对少,表面牛奶占的比例虽然较多,但因融合度低,导致咖啡油脂的味道较浓。你看拉花比赛的评委都不喝咖啡的就知道该有多难喝了…… 一杯优质的拉花咖啡,必须包含:好的杯面图形、融合良好的奶泡注入技术、奶泡结构的控制、奶泡温度的掌握……每一环节都要充分了解熟悉,才可以为咖啡加分,做出120%美味的拉花咖啡! 最后,每个人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下次到咖啡店喝咖啡时,不妨留意一下咖啡表面的拉花和整体味道,说不定还能找到最适合你口味的拉花图案呢~【推荐阅读】:【咖啡拉花技术】拉花初学者常犯的毛病有哪些?拉花会让咖啡更好喝吗?拉花是精品咖啡必要的元素吗?咖啡拉花的时机和原理 | 杯口宽窄、注入高低角度都有影响!牛奶在咖啡作图的秘密—拉花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知识点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