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2个月前,全家便利店推出的“湃客咖啡”引起了一阵热烈讨论(传送门:便利店咖啡火了:与咖啡馆抢生意,已经成为现实),让开咖啡馆的不由地担心:“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如今,便利店不仅卖咖啡,还设置了专门的咖啡座位和区域。
这是要动真格儿,认真卖咖啡的节奏?
1
便利店咖啡升级,这次要卖环境了?
距离上一篇写全家力推旗下湃客咖啡,仿佛还只是昨天的事情。
最近,这个便利店品牌却又有了新动作——在上海低调地推出了自己的第四代门店,有了不少新花样。
比如,放置饮料的冰柜,其中一块带有智能屏幕,据了解,它能够通过扫描消费者面部特征,推荐出其专属饮料和食物;当你靠近时,智能屏幕会自动变成透明色。
▲推出智能屏幕
最不能让人忽视的变化,还是关于咖啡。
这家第四代门店设置了可谓“奢侈”的咖啡体验区——
▲专门的咖啡区域
较宽敞的桌椅摆放;原木色地板,搭配简洁的拼色座椅;区域内墙面刷成了时下流行的灰色;灯光也做了调整,区别于购物区的明亮,采用了暖黄色更柔和的照明。
▲还有不少咖啡馆式的细节
仿佛在向你传达:这里就是一家咖啡馆!
想起上一次,湃客咖啡的力推,全家在宣传中突出强调了采用危地马拉产区海拔1500米的潘乔亚(Panchoy)山谷咖啡豆,甚至专门为这支豆子打造了一个制作精良的H5宣传页面,希望能得到口味上的肯定。
而这一次门店迭代,又像是在证明:讲环境体验,自己也有“空间”可以做文章的哦。
▲专属咖啡的空间
不仅是全家,本土便利店也在摩拳擦掌,比如在南京遍布大街小巷的苏果“好的”便利店。近日,其第三代升级版门店在南京莫愁路上开业。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将餐饮区升级成了微缩版的咖啡馆。
2
“便利店咖啡馆”,优势何在?
很难想到,有一天便利店咖啡会升级成便利店咖啡“馆”。
“一是咖啡市场的增速很好,正成为年轻人的社交、休闲、生活方式;二是强化了门店社群价值,能对年轻用户产生黏性;三是咖啡和鲜食品类的毛利很好,能带动门店业绩。”苏果总经理陈兵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会发现在便利店植入咖啡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客群接触面广。
便利店的一个属性是,可以跟大部分零售业态竞争。尽管看上去是个体量不大的“小商超”,但业务覆盖范围之大,普通商超难出其右,不仅是零食、生活用品,还可以卖生鲜、餐饮即食,可以提供便民服务……
▲琳琅满目,花样繁多
这意味着,能接触到的客群面积被放大,也就为咖啡消费提供了更大的基数。
当然,还要考虑转化率,目前看来效果不差。此前就有消息显示,全家2016年卖出了约1000万杯咖啡,同比增长了140%,部分门店一天能卖出超过300杯咖啡——这是让不少咖啡馆羡慕不已的数字。
再说说服务体验,这里不单是说各种缴费充值的便利,而是提供一种“精准的体贴”——
这一点上,便利店岂止擅长,简直是天赋。
24小时、全年无休、自动门那熟悉的音乐声、一天五顿饭都能解决、总能发现一些新鲜物、没有过度热情的导购、结账前甚至无需与人交流……如今,装一个微缩版咖啡馆,更像在传达一种讯息——
你能在这儿待上很久,一天的疲惫和突如其来的孤独可以有所安放。
这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对便利店有种依赖,曾看过一篇相关文章,甚至提到“便利店成瘾症”这样一个词条,“不断去便利店购买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
▲到便利店买东西,确实容易形成依赖
回想起自己,好几次迈进便利店,仿佛在一种兴奋的放空中不知不觉就买了面包、杂志、唇膏等等当时自己并不急需、甚至拿着费劲的东西。难道已经是个“患者”了?
更“可怕”的是,即使犹豫之中错过了它一次,也不用太遗憾,下个街角说不定就能遇见另一家。
3
是咖啡馆的危机还是咖啡行业的机会?
便利店要加入咖啡市场这一轮角逐,尤其是在空间上发力,目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以目前便利店普遍的体量,要想要大范围设置咖啡区域,仅仅是增加面积就会有不小的成本。即使抛开环境不谈,便利店咖啡的普及,也还需依靠其本身网点密度的提升。
便利店也不会轻易为单纯追求咖啡空间,放弃自己“性价比”“方便”“高效”这些强大的认知。
▲本质还是快节奏的零售
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市场,形态特点上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有细分的,以满足不同消费者或者同一消费者不同时间的需求。
那对于专业咖啡馆来说,便利店咖啡就不值得关注么?
当然不是。
单品管理、模块化操作、消费者洞察、整体宣传策略……从商业角度,便利店咖啡可能比市场上一些号称专业的咖啡馆更懂得,如何卖出一杯真正盈利的咖啡。
~广而告之~了解更多茶饮行业的动态和观点不妨听《咖sir说》,和咖sir聊聊饮品行业的经营与变革(传送门:《咖sir说》 | 风口吹向茶饮,投资开店盛行,但你需要了解这些内幕!)— End —
统筹:咖sir | 编辑:政雨本文为咖门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微信:yantai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