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店要做试饮,于是召集门店全员开会讨论如何做。
店长:大家觉得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某饮品试饮?
店员积极响应:有人说用卖得最好的;有人说用即将推出的新品;有人说用口味好、但销量不好的……
最终确定了什么饮料试饮花了半个小时。
店长:大家觉得什么时候试饮好?
店员反响激烈:有人说生意不好的时候,可以让消费者有机会了解门店;有人说排队的时候,可以让消费者缓解等待时的无聊;有人说店内人手最多的时候,这样才有精力去做……
确定什么时间试饮,又花了半个小时。
接下来是什么时间做试饮的饮料,谁去给消费者试饮,试饮需要什么话术,由于众说纷纭,一个试饮的计划花了2天。
到了执行那天,却发现效果甚微,于是乎店员开始抱怨店长应该按自己的说法来做,效果会很好。
故事二同样,另一家店也做试饮,店长和主管商议了一个计划,然后开始分配任务。具体内容如下:明天开始我们要做为期三天的试饮,用三种饮品分别在xx三个时段试饮,三天试饮负责人分别是……,接下来请三位负责人留下,你们说出需要的帮助,我这边尽力提供。
另外,试饮的目的是让消费者了解我们,所以要求就是一定要调出和出品一样的口味给到消费者,希望通过试饮我们能提升业绩,这也关系到你们的奖金。
试饮三天的效果有好有坏,但却没有出现抱怨的情况,并且收集了消费者的现场意见将其反馈至总部。
人多不一定代表力量大。在工作中,你会发现有时候1、2个人比一群人的工作效率更高。别再用“中国人一个人是龙,一群人是条虫”的套话来免责,根本原因还是执行力低下。
近几年培训盛行,课堂上讲师喜欢一个话题“让员工参与决策”,上至百人的公司,下至几人的门店开始了共同讨论。最后发现问题来了,大家都是策划者和决策者,却没有执行者或者执行力低于预估,事后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那么,好的执行力究竟该如何而来?
执行要注意这几点
检查:员工不一定会做领导安排的事,但一定会做领导检查的事。
带动:执行的命脉是“带动”。执行就是执子之手,行动! 行动! 再行动!
计划:计划是少数人制定出来的,而不是一群人讨论出来的。
分配:没有具体执行人的计划,最后等于没有执行人。能一个人做的事就不要让第二个人协助。
奖励:没有奖励的执行缺少动力,一方面是物质,另一方面是荣誉。
反馈:对于执行中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至决策者。
改进:决策者要重视反馈者的意见,对计划作出及时调整。
团队建设才是核心
以上只能说是打造执行力的技巧,而核心仍然是团队的建设。只有让成员感受带自己是团队的一员,他才会积极配合行动。
在2016创意饮品大赛总决赛的赛场上,奔驰着一群“黑衣者”,背书四个大字“我很重要”,他们是总决赛承办方致远众邦。在比赛前,我们还有所担心,这么多人,会不会很乱。
但事实告诉我们,那两天,一切井然有序,每个人的职责清楚明了,岗位固定。就在比赛前一天凌晨12点,他们还在作最后的工作部署。
究其原因是一种“我很重要”的荣誉感,一种“办不好丢面子”的责任感使然。不仅是总决赛,在每个分区赛上我们都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同样,在参赛选手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冠团亚季军获得者背后的领导,没有强调个人如何优秀,而都把这一切归功于团队。
就如北京意拓时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迪所说,从一开始就将参赛定义为团体活动,以后参加比赛也会让公司其他成员亮相。
分享会上,有分享嘉宾说在公司亏损时期,员工宿舍堆着成箱的奇异果当作零食,有人表面看很努力,但却做着损害公司利益的事。
后来,经过改革,会让员工持有门店一定股份,一个员工拥有自己几家店时,这时你才能说他不再是员工,而是家人。这时你才有资格要求他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做。
曾经有人说,执行力不够就是不怕死,觉得不会死,或者死的不是自己。那么如果员工抱着这样的心态,觉得自己与团队无关时,即使你有绝好的计划,有无数鼓舞人心的奖励,自己做事冲在第一线,都将收效甚微。
——END——
饮品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