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了大家许久的烘焙课又回来了!本期来说说烘焙曲线的最后一课,如何设定入豆温度与初始火力。
那么先让前街回顾一下前面的课程,在第三课里讲到了发展期对于咖啡风味的影响,也就是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在什么时候出炉咖啡豆的风味表现如何,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爆点到出炉时间的拿捏。第四课讲了中继期对于咖啡的甜与香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从转黄点到一爆前的时间长短以及升温幅度,影响着咖啡最终的酸甜走向。而今天要讲的就是入豆温度与初始火力设置,以及入豆点到转黄点的“脱水期”。
为什么要设置入豆温度所谓万事开头难,我们在观察烘焙曲线时会发现,这些曲线都有一个共通点,都是一开始的高温急剧下降至一个稳定的温度,再慢慢地升温。这是因为初始的咖啡豆温度是室温左右,当咖啡豆进入锅炉后会迅速吸热,这时就会导致锅炉的温度极速下降,当咖啡豆温度与锅炉温度相近时,锅炉的温度就会稳定,然后会保持一个稳定的温度20-60秒(视机器而定),然后再缓慢回升。有些烘焙者会把炉温降至稳定温度的点为「平衡点」,而炉温由稳定走向回升的点为「回温点」,但一般的小型烘焙机,这两个点之间的时间很短,大约15-25秒,所以也可以忽略不计。
而初始的入豆温会影响整条烘焙曲线的变化。例如,如果入豆温度太低,那么回温点也会相应的低了,有可能造成后续的咖啡豆发展不足;如果入豆温度高了,有可能会使咖啡豆烤焦,或者会磨灭掉一些细致的风味。入豆温度与初始火力的关系在初始设定还有一个火力设置,这两者的关系就是豆温是一个数值,而火力则是持续输出温度,维持锅炉内的温度。当关掉火后,失去热源的锅炉会慢慢的掉温。而火力太大,会使温度急剧升温。举几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相信聪明的大家一定会懂的。以杨家800N半直火烘焙机为例,下豆量为480g,风门3;
这些数据均为同一天测试,其中表格中的炉次1为当天的第二炉(首炉温度不稳定,所以不会用于数据),这些数据很直观地看出了当入豆温度提高的时候,回温点温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当初始火力大的时候,回温时间会较快,回温点温度也会提高,反之。那如何设置入豆温度与初始火力?关于「入豆温度」,在曲线上大家没有异议,但在确认入豆温度的方式会有所分歧,有些烘焙师会采用入豆后的温度探针为标准,有些烘焙师则以风温为标准。这两个读数标准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大家使用的参考点不一样,在讨论的时候最好要表述清楚。【前街使用的是以温度探针为标准;在比入豆温度低20摄氏度的时候调整预设火力,等达到入豆温度的时候就拉开挡板下豆。】
在前街小型烘焙机的曲线中,回温点控制在90-100摄氏度之间比较好,能更好地为后面咖啡豆的风味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各款咖啡豆的预设入豆温度是以回温点作为参考标准。每一台烘焙机的表现都不禁相同,每一款咖啡豆也不可能用同一条曲线,但是方法与思路是相通的。而咖啡在火力的调控中,尽量做到跨幅不要过大(不要突然大幅度加大火力,一会又大幅度减少火力),在这个原则下,建议选择你调节最大火力的70-80%的火力作为初始火力。而入豆温度遵从回温点温度在90-100摄氏度的情况下,加上火力的确定,经过两三炉调试就能找到理想的入豆温度了。还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入豆温度与火力前面也说了每一款咖啡豆的烘焙曲线豆不一样,也就是各种生豆的属性都有区别,例如颗粒大小、含水率、密度;而在烘焙时的方案选择也会有影响,例如下豆数量、预计烘焙时间等等。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