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 上个星期,我们在《咖啡冷掉前?好咖啡就应该在冷掉前赶紧喝掉!》中,介绍了咖啡冷掉之后变质的其中一个原因:油脂氧化。今天我们来继续说说剩下一个变质的“色素氧化聚合”和被误以为是变质的“冷凝”。 “色素氧化聚合” 这边涉及太多太复杂的东西,小编长话短说。 大家知道,咖啡渍是怎么生成的吗?就是因为“色素氧化聚合”。或者举个更明显的例子:大家应该都有煮完咖啡后,把滤纸丢在一旁暂时不想收它,一开始滤纸边边呈现淡淡的咖啡色长的满正常的,过了一个多小时后,发现滤纸的边边累积了一圈深黑色物质。那也是“色素氧化聚合”。 有接触烘焙的人就会知道,咖啡在烘焙过程中会生成“褐色色素”,因为有成千上万这类物质,所以通称为“褐色色素群”,它会提供一杯咖啡有如焦糖、巧克力…的甜香。但同时里头也有会让你感觉到柏油、烧焦等味道的物质,并且可怕的是,提供甜香的,会随著时间氧化,逐渐往可怕的味道变化而去,并且过程中还会氧化出具刺激性的有机酸类,让你感觉到刺激的酸之外,味道还越变越糟。 这部份的变质,最明显的是在美式机上,因为温度能很大程度加速“色素氧化聚合”,而通常美式机都有保温加热的效果…于是就悲剧了。但并不是不保温就能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只是不管任何烘焙程度的豆子,都有“褐色色素群”,没了它们,咖啡的甜香和厚实的口感便打了折扣,所以这部份的变质,很大程度是没有办法被避免的。 快点喝才是唯一的解,杯子也比较好洗—— “冷凝” “冷凝”这个名词,很多人应该不陌生。没有错,就是“冷凝过滤”的那个冷凝啦! 咖啡烘焙过程中,有所谓的“干馏反应”,也会产生酚类、酯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常温底下会析出,变成白絮状的东西,使液体看起来浊浊的。不过一般来说,这只是单纯的析出,这些会析出的物质通常都满安定的,并不会“变质”,但的确以现如今咖啡液浓度大多落在1.15%——1.4%的区间来说,这样的析出会使的口感有明显的变化,变的“杂杂的”,连带影响到口腔内香气的表现。 要避免这样子的现象,当然不可能像威士忌一样使用“冷凝过滤”,不过相对于其他的香气来说,酚、酯类物质萃出速度是比较慢的,只要维持粉层结构的稳定,以“粗粉、尽量不浸泡咖啡粉”为萃取考量,是可以很大程度避免这些物质的萃出的。 只是这样,就也少掉了这些物质热时带给我们的味觉感受,包括了辛香料香气、树脂烘烤后那一类复杂的风味,以及长远的尾韵。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表达:咖啡能的话,不要久放再喝 但人在江湖,有时身不由己。总有些时候要外带咖啡,或者是出门带著一壶咖啡随时给自己当作精神粮食,这些时候,把这些变质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尽量避免一定有益无害,尤其对于一家有外带咖啡服务的店家来说,考虑变质问题小编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出杯当下好喝,不等于外带出去一小时之后好喝。考量现实情况,也不可能做到两个情境下都是100分,甚至90分都做不到。但如果在店内,是不是就比较可以提供当下喝95分,但冷了之后剩65的咖啡,让客人体验到一只豆子的极限 (然后逼他快点喝)? 反之如果外带,做出当下喝85分,但冷了之后还是85分的咖啡,应该会是比较理想的取舍状态吧。 客人点的是外带咖啡,就应该要提供的是一杯名为“外带咖啡”的饮品,而不是“内用的咖啡,外带”。 一个专业的咖啡师,表达出一只豆子的极限只是基本功,更进阶的功课,应该是“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做出取舍”,如此才不至让人看轻冲煮的价值。文章来源:燃木珈琲工作室【推荐阅读】:咖啡冷掉前?好咖啡就应该在冷掉前赶紧喝掉!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