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品快报『饮力向上』发福利了!听课小伙伴可获赠《品牌定位40讲》一书。
by Kuaibao
“饮力向上”年度课程即将开讲了。
为了增加课程的含金量,也为了老板学员们能实实在在学到东西。快报联合本次年度课程的讲师张知愚出了一本书——《品牌定位40讲》,参加这次课程的品牌商将获赠一本。
张知愚老师专注研究定位理论,致力于完成定位理论的中国化和体系化。
主理自媒体《知愚品牌定位》原创约30万字,完成了定位理论的体系化。提出了品牌定位的底层逻辑和理解品牌定位的36个思维模型。用定位理论解读了国内一线知名案例65个,在业内有显著影响力。
服务的品牌有海尔乐家、西部牧业、山国饮艺、康大食品等。
《品牌定位40讲》引用大量商业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在现代商业环境下,有关品牌定位的理论、企业战略思维及模式等方面的解读和打造。
此外,本书还结合新中式茶饮的很多案例,从多维度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观点很独到,理论通俗易懂,实操性也很强。
01PART ——时刻觉察外部思维
书中提出的定位理论的三个贡献和品牌三问,让初学者能够从底层逻辑上把握定位理论的核心,在学习和实践中不至于跑偏。
如外部思维章节认为,整个定位理论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心智——潜在顾客的心智,不是企业自己的心智——也就是外部思维。
内部思维的极致就是心智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只有一个视角,就是自己。
外部思维的极致,就是时时刻刻存在于觉察之中。他是所有人的视角,所有人的视角就是他的视角。所以外部思维很重要,又很难做到。
书中引用雀巢咖啡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进行品牌定位理论的讲解。
上世纪80年代,雀巢进入中国市场,委托国外咨询公司做调研,结论是向往西方国家、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小资人群和大学生是咖啡的原点人群。
根据这个结论,雀巢咖啡推出了广告: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很文艺也很高雅,但是销量很差,因为真正的原点人群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听不懂。
再次委托中国咨询公司调研之后,发现两个结论:首先,咖啡的真正消费群体,他们需要用咖啡来体现自己的品味;其次,他们听不懂原来那句广告语——听起来像是一种香油。后来调整为: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由此得出结论,产品的每一个设计,都要体验它的优越性能。也就是说,产品有多好,要让消费者感觉到,而不是只要生产商自己知道。保持外部视角,需要时时刻刻觉察我们的生存本能。
02PART ——好奶茶的一半是“心感体验”
本书另一个独到见解,是提出“口感的一半是心感”这一观点。
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例——
可口可乐发明了可乐之后,就一直是可乐的代表。可口可乐也乐于宣扬这种正宗地位,在当时的美国市场上有上百个可乐品牌。
可口可乐非常注重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占据正宗可乐的位置,因为可乐不是一种技术门槛很高的东西,可口可乐的神秘配方也只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已。
消费者购买的不是瓶子里面的东西,而是你在电视、报纸、广播上呈现给他们的东西。
这正是众多模仿者缺乏的意识:他们都认为更好的产品、更多的努力就可以成功。
后来的百事可乐则为自己树立了“年轻的可乐”这一定位。百事可乐策划过一场经典的营销战:让消费者在不知道品牌的前提下盲测两种可乐,结果显示百事可乐更好喝。
原因不难猜测,百事可乐里加了更多的糖,我们天然地对糖分上瘾。但是由于可口可乐的品牌地位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在品牌力量的影响下我们认为可口可乐更好喝。
经此一役,百事可乐市场占有率从6%上升到14%,仅比当时的可口可乐低一个百分点。
不要只看到百分比的变化,还要看到 “在美国狂轰滥炸几个月”这些关键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广告资源投入,百事的口味测试就只能停留在口感阶段。只有从口感体验升级为心感体验,口味测试才能真正有效。
……
本书在努力使定位理论更加工具化、中国化的同时,还与其他商业理论“衔接”,以帮助品牌和企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定位理论,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助力企业成长和发展。
///
『饮力向上』茶饮品牌成长年度教育课程是《中国饮品快报》为茶饮连锁品牌策划的教育学习活动,主要服务和帮助国内成长性茶饮品牌的优质发展和内涵发展。
课程共五期,每期6堂课,首期第一课将于6月8日正式开课。
目前,『饮力向上』第一期、第二期课程名额已满,第三期、第四期课程报名开始,可联系工作人员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