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见到的研磨咖啡粉是这样子滴~
你也许还在大神Scott Rao的书里见到过放大100倍的咖啡粉是这样子滴~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咖啡粉(放大100ⅹ)图片来源:《Everything but espresso》咖啡熟豆呈现出多孔结构,更细致的描述是,由不规则的腔体组成的多孔蜂窝状结构。腔壁是木质纤维,覆盖着可溶性物质和油脂。在压力下,这些腔室捕获二氧化碳气体和芳香物质。再放大一些,到1000倍~
冷冻扫描电镜对咖啡生豆细胞的观察,比例尺=10μm图片来源:【S.Schenker, 2000】咦,怎么变光滑了,难道磨皮了么?呃,原来是咖啡生豆照片,稚嫩的没有棱角的样子。
冷冻扫描电镜观察咖啡熟豆细胞,比例尺=10μm图片来源:【S.Schenker, 2000】熟豆呢???嗯,还是一副历经沧桑的模样,怎么看怎么像陨石坑!有木有?可是,我们做个咖啡而已,至于看得这么仔细么?又不是相亲!(想一想,相亲对象放大1000倍看,估计早被吓跑了吧~)在咖啡生豆浴火重生变成咖啡熟豆的烘焙过程中,咖啡水份的流失和有机物的聚合与裂变的化学反应,伴随着大量气体的产生,咖啡豆内部压力逐渐增强,微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烘焙过程改变了细胞壁的多孔性。烘焙引起的孔结构变化又会影响到什么呢???孔结构控制着贮存过程中的传质现象,决定了咖啡熟豆的高吸附量和脱气性能。
嗯,也就是说,烘焙影响到孔结构,孔结构影响到咖啡熟豆的存储~细小微孔使流动的咖啡油脂迁移到豆子表面。在贮藏过程中,风味化合物的损失和随后的风味变化,可能与内表面暴露的程度和氧气的可及性有关。我们知道,在烘焙过程中,豆子体积增加和气孔发展高度依赖于烘焙条件,所以,烘焙工艺也会影响到咖啡熟豆的多孔结构。研究表明,与低温烘焙的咖啡豆相比,高温烘焙的咖啡豆有更大的豆体积、气孔体积,且细胞壁上有更大的微孔。
冷冻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后的咖啡熟豆(压汞法用于孔隙率分析),比例尺=10μm图片来源:【S.Schenker, 2000】所以,高温烘焙的咖啡豆容易泛油,你知道原因了么?
高温烘焙的咖啡豆储存1天后,表面的冷冻扫描电镜照片,覆盖在表面的许多非常小的液滴显示出开始的油雾过程,并表明大量微孔的存在。图片来源:【S.Schenker, 2000】尽管细胞壁网状微孔的起源和结构尚不清楚。但我们可以了解到的是,较大的微孔可以促进更快的脱气和油脂迁移,增加了氧气的可及性,加速了风味化合物的流失。本文主要参考文献:S.Schenker, et al. Pore structure of coffee beans affected by roasting conditions.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0 (65): 452感谢Bingo Coffee宾歌对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版权信息:以上文章内容转载自【coffee疯人院】,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疯人院叶叶侵权请联系: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tips@coffeesal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