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文章来源:前街咖啡作者:新鲜烘焙好咖啡的
导读很多小伙伴对于点滴式咖啡冲煮非常感兴趣,但是一直不知道这种冲煮方式的玄机。那么前街就来给大家分析下怎么才能把点滴式咖啡玩出花样。河野点滴式河野式手冲也叫做日式点滴咖啡,起源自1973年,来自创立日本Kono品牌的河野家族,河野一开始是做虹吸壶出身,现在虹吸壶领域也是独树一帜。而后来为了研究出能模仿法兰绒过滤的咖啡口感而发明了Kono滤杯,而点滴式也正是为了冲出醇厚的咖啡而诞生。
河野点滴式是采用粉液比例1:10;一开始通过一滴一滴地注水,慢慢把咖啡粉都湿润,萃取出咖啡的醇正滋味物,然后再用大水流来将其稀释。而河野点滴冲最令人关注的是冲煮者沉着专注的表现,颇有匠气。这也许就是吸引大家的地方。下面前街就放出台湾山田咖啡店的山田先生演示河野式手冲的几个片段,一起分析分析。
图中为山田先生在折滤纸,而我们从图中也能看出使用的是yukiwa kono宽口版的手冲壶,这是为河野冲而特制的型号,特点是壶嘴往下阔了,方便点滴出水。而滤杯是使用了kono MD-21,特点是肋骨占到杯身的一半,方便大粉量冲煮,另外kono还有两个短肋骨型号,区别就是肋骨越短,下水速度越慢。当然,分享壶也是使用了Kono的(奥妙下文讲),稳妥的河野式标准用具,图中并没有出现电子秤。
这张图中我们能看到咖啡粉已经放入滤杯中,而且滤杯没有湿润,这是河野式的一个特点,河野在设计滤杯时认为,干燥的滤纸在咖啡粉重力的情况下,就会使滤纸完全贴合滤杯,而且为了要滤纸没有纸味的烦恼,推出了kono滤纸。干燥的滤纸有助于咖啡粉在吸水时候的排气,也会使滤纸更加贴合滤杯。
这张图是山田先生准备注水时的姿势,这时的水温为88摄氏度。想学习点滴冲的朋友可以练习下,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桌子的高度,这个很重要,桌子的高度大约在大腿的根部时,右手拿手冲可以做到平行于地面,而不用做抬起的姿势,这样的话会更省力,点滴冲是一个耐久战。另一个是拿壶的姿势,右手把壶,左手托着右手腕,左脚前行迈一小步,这样整个受力会更均匀,拿壶更稳定。
接着就是往中心一滴一滴地注水,因为中间的粉层比较厚,往中间滴水,咖啡就会慢慢地向四周膨胀。
点滴注水的时候水滴频率要稳定,不能忽快忽慢。有的朋友又会问,这不是我的手能控制的。这样唯有去练习了,山田先生在视频也表示,无冲咖啡经历者通过1个月的练习也能掌握控水。
大概点滴到2分钟的时候,底部开始滴出咖啡液,这时正常状况咖啡粉层的表面已经全部被湿润,如果还没有膨胀湿润的话,那可能是咖啡粉研磨过粗或者咖啡豆的烘焙日期过长。
停止点滴的判断有两点,第一点是如图所示,咖啡粉表明全部膨胀且湿润,滤纸全部浸湿;第二点是分享壶底部积累了一层咖啡液。
这个时间点,大约是点滴了2分40秒的时候,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使用小水流绕小区注水。咖啡粉层的表现会是中间鼓起,快要“崩堤”的时候,就停止注水,让咖啡粉层中心下沉,出现小凹坑时继续同样方式注水。持续2-3次,看起来就像咖啡粉层在呼吸一样。
待咖啡液量到达目标咖啡量的2/3处时,大水流把咖啡粉层抬起来。
达到目标咖啡量时直接把咖啡滤杯移除,无需等咖啡液全部滴完。因为在日式手冲里有个认知,那就是咖啡中的苦杂味源自于咖啡泡沫,如果等咖啡液全部滴完,就会把泡沫中的苦杂味带到咖啡液里去,所以就会有一个在结束的时候大水流把滤杯抬高就移开滤杯的动作,从注水开始到移除滤杯的时间为3分32秒。
这时候就可以揭盖kono分享壶的奥秒量,在kono分享壶杯身有一个咖啡杯的logo,而这个logo最下面的横线就是240ml(2人份)的刻度线,所以冲煮24g咖啡粉,咖啡液达到那条线就是1:10的粉液量。总结要学会河野点滴冲大概有这么几点。1、咖啡豆,一般选用的是深度烘焙的新鲜咖啡豆,二氧化碳越丰富越好,这样咖啡的排气效果才会好。研磨度方面是粗研磨,大约20号晒网通过率为62%。2、冲煮器具,手冲壶的壶嘴向下弯时在点滴时才不会倒流,这样也能帮助你更加简单的学会点滴注水。而配套的kono滤杯会使得整个咖啡表现更好。3、点滴水流稳定,方法已经说了,注意姿势,水壶放入8分满的水,剩下的就只能靠自己去练习了。点滴的频率大约为3滴/秒,滴得慢有可能粉层不膨胀,滴得快就会出现咖啡粉没有完全吸收水分就掉下分享壶。4、时间节点并不是河野冲应该关注的阶段,上面给出的时间只是让大家有一个时间的概念。重要的是注意粉层状态变化的节点。5、要有耐心,这是一个非常着重耐力的冲煮方式,本身要学会并不难,难在于坚持。6、有小伙伴在练习点滴冲时,经常出现的咖啡粉没有全部浸湿,咖啡粉没反应、不膨胀,咖啡焦苦基本上都是以上5点的问题。- END-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