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文章来源:前街咖啡作者:新鲜烘焙好咖啡的
导读很多小伙伴刚刚接触咖啡时会感慨到,咖啡是一门玄学,成千上万种咖啡豆,有人能把一款豆子玩出花样来,千奇百怪的冲泡手法,造就了不一样的风味体验,真让人直呼玄乎!
咖啡玄学咖啡玄学早在网上冲浪的年代就开始流行!也造就了许多趣事,比如手冲一定要去尾段,不然会有苦涩味!湿滤纸比不湿滤纸好喝;一刀流与三刀流的注水方式之争,颇有江湖之味。还有永远也把握不准的粗砂糖颗粒大小的研磨度,当然还少不了咖啡的风味玄学……
为什么我们更愿意称之为咖啡玄学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神学与科学并不是互相对立,科学是人们对于已知事物的解释,而神学正是人们对于未知事物探索中进行的臆想。」所以说,我们之所以决定咖啡说一门玄学,正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咖啡,就尝试用大自然的力量去解释它,而当我们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去证明,当我们对咖啡了解得越深入,披在咖啡上的玄学面纱就会一步一步地剥离下来,而这就是咖啡科学。
使用科学的方法翘开玄学的大门关于手冲去掉尾段会变得更好喝、湿滤纸比不湿滤纸更好喝这类的说法。只能说这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类说法才是正确。先说说去不去尾段这个吧,根据「手冲一定要去尾段,不然会有苦涩味」这个说法,那么可以直接理解为正常冲煮会出现苦涩味,显然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如果使用正确的参数(好咖啡豆、粉水比、研磨度、水温、正常的手法),是不会出现苦涩味或者不好的风味,那么如果你手冲要用到去尾段的方式规避不好的风味,只能说参数出现了问题。虽然去尾段是一种方法,但是能在源头上解决问题不比在末端规避问题要好吗?那么什么情况是需要用到去尾段规避呢,比如你使用的磨豆机研磨精细度不行,细粉过多,或者咖啡豆放太久来,但是又不想浪费,像这些情况去掉尾段也算是最优解。一刀流与三刀流之争,这其实是在手冲手法讨论圈内的缩影,对于手冲的冲法有过于执着的追求,犹如武功秘籍般的存在。那时追求各种手法,对某种冲煮手法过度的神化。举个例子,点滴式咖啡,在外行人看起来很酷,也很玄,而且冲出来的咖啡也非常的有韵味,而且要拿捏好需要很好的毅力以及练习,使得这种冲法成为来传说。
而用科学的角度去分析,点滴法其实就是利用一个长时间的缓慢注水进行长时间的闷蒸,让咖啡粉充分吸饱水分,为后续使用更少的水萃取更多的物质,点滴法的粉液比是1:10,这是比较浓郁的咖啡,而且并不会出现焦苦味。时间拉长了,对于风味的稳定性就更加有保障了。当你了解清楚点滴法的萃取原理后,你就不会再认为点滴手冲是玄学了。咖啡风味可能是小伙伴们认为最玄学的部分了。咖啡师端上一杯咖啡并向你描述这杯咖啡有柠檬、莓果、红酒、蔗糖的风味。只留下你在风中懵逼。一杯平平无奇的黑咖啡真的有这么多风味吗?
前街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一杯普通的黑咖啡中是没有柠檬、莓果、红酒、蔗糖这些东西的,但是有能让你联想到这些东西的风味物质。每样东西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而每个人看到同一个东西的着重点(记忆点)都不一样。例如柠檬,有人记住来它的酸质,有人记住它的香气。而咖啡所表现出有柠檬的风味,不一定是完全与柠檬这个物质吻合,而是这杯咖啡尝起来的酸质非常明亮,让人联想到来柠檬。
还有一点就是人在分辨事物的适合容易由部分联想到一个整体,例如有人会形容到「这杯咖啡闻起来很像烤红薯的味道,很甜」。有文献分析来烤红薯的香味来源,是由29种香气化合物构成,其中对烤地瓜香气贡献最高的是杏仁味的 2-乙酰基呋喃和具有爆米花味的 2-乙酰基吡咯。
你闻到的香气长这样而咖啡中的香气主要来源也是呋喃类化合物,其中也不乏2-乙酰基呋喃,所以会咖啡中会出现烤红薯类的香气。有趣的是,红薯的香气也被描述为「有香茅醇和香叶醇类的玫瑰香气」。而闻起来觉得咖啡甜,不是真正加糖那种甜,毕竟鼻子分辨不出味道。是一种联想机制构成的,当闻到类似烤红薯、蜂蜜、枫糖之类的香气时,会自动脑补出那类物质的味道,也就是甜类。所以,咖啡风味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只不过在此之间多了人文的意境罢了。- END-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