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奇事。
想一想,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手机放在旁边,刚说过想喝coco奶茶,打开手机APP,首页就会出现你要的商品推荐……
有关媒体经过三个月的调查发现:模拟用户的使用场景,对iPhone、Android手机和iPad上的美团外卖和饿了么APP进行跟踪测试。在谈及某种食物后,打开外卖APP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
我的手机被偷听了吗?
前段时间,和同事闲聊时,上海的孙女士在提到,想喝CoCo奶茶。
打开饿了么APP,在推荐商家首位看见了CoCo奶茶。让孙女士疑惑的是,自己之前从未在饿了么买过CoCo奶茶,在手机上也没有搜索过相关信息。
无独有偶。北京的网友跟朋友说想吃鳗鱼饭,1分钟后打开支付宝上的饿了么应用,推荐位顶部恰巧显示着一家鳗鱼饭的外卖店,此时距离他上次下单鳗鱼饭相隔23天。
经网络传播后,这一消息迅速发酵。微信朋友圈、微博上,网友们纷纷表示有过类似的遭遇。
有媒体长达三个月反复测试
昨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经过3个月的测试,通过模拟用户使用场景,对安卓手机、苹果手机、苹果平板电脑上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进行多轮测试发现,谈话提及某种食物后,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
相映成趣的是,天猫、微信授权麦克风使用权限,但关掉麦克风权限后,相关的情况在测试中再也没有出现。
这则消息再次被热炒。“美团饿了么否认偷听”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前列,引发网友热议。截止记者发稿,该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6亿,讨论量接近1万。美团饿了么否认“偷听”
在舆论的巨大冲击下,美团饿了么先后发声。
对此,美团方面回应称,不存在“偷听”,美团外卖只会在获得用户语音使用授权,且用户主动发起美团外卖App内的语音输入行为时,才会使用麦克风。
而饿了么则反驳,“偷听”是一种无端猜测,饿了么既没有做类似的产品设置,也不具备相关技术条件。饿了么严格保护用户隐私,任何必要的信息采集都会在取得用户事先同意的前提下进行,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使用。
其实,平台涉嫌“偷听”并非两例孤案:
2017年底,江苏消保委就曾向百度公司提起民事诉讼,指控百度旗下APP涉嫌“监听电话、定位”。百度称,旗下APP不会、也没有能力监听电话。
2018年1月,有用户怀疑今日头条偷听用户对话并用于推荐内容。对此今日头条表示:以目前的声音信息处理技术还远远达不到窃取用户隐私的水平。真的是技术做不到?
对此,国内顶尖信息安全黑客宋宇昊表示,在获取了麦克风权限的前提下,通过APP监听周围环境声音的技术已经成熟。
其机制是:APP监听声音后,将语音输入的代码嵌入APP内部并转成文字上传到服务端,服务端将文本进行处理后,可以与对应用户进行实时绑定。且可以通过一条共享资源的传输链路与其他APP共享。
事实上,存在偷听风险的不只是智能手机和APP,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成为窃取用户隐私的工具和最佳载体。
腾讯研究员伍惠宇就在公开场合上说过,很多人喜欢将智能音箱放在客厅、厨房和卧室,这些都是隐蔽性较强且警惕性较低的地方,用户可能会谈论很多涉及隐私的事情。如果家里的智能音箱被攻击,智能音箱就会“隔墙有耳”。
如何防止被“偷听”?
2017年7月1日实施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指出,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界定,因此用户还是需要提高警惕。
有安全行业人士提醒,为最大程度减小隐私泄露,用户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尽量选择知名APP商店下载正牌的企业官方应用软件。下载后对APP做权限管理,一般情况下,关闭APP“资费相关”和“隐私相关”的大部分权限并不影响APP正常使用。即便是无意将APP某个权限关闭,也不要担心,比如提示无法进行视频聊天等,使用时打开相关权限即可。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特别要注意“使用协议”或弹出的对话框等需要获得授权的东西;另外还要了解使用APP的基本功能,对于自己非常在乎的一些隐私信息,不轻易授权。中国饮品快报推出“奶茶店老板实战交流群”想开奶茶店的,先向成功的奶茶店老板学学,可以大幅降低开店风险。奶茶店老板,你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别的奶茶店老板可能早已遇到了,你正在伤脑筋寻找的解决办法,别的奶茶店老板可能早就找到了,加入中国饮品快报“奶茶店老板实战交流群”和同行交流,事半功倍。(入群办法:请将本文转发至你的朋友圈,然后加小编老黄微信,扫下面二维码)
—————END—————
中国饮品快报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快报精选 | 好原料点击下方logo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