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都做手冲的时候,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毫无疑问地认为:“我在做一杯手工滴滤咖啡。”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图片来自网络)回顾今年的WBrC里面,我们不难发现,几乎全部用手冲的选手都选择了少水比例、粗研磨、较长时间的方案。情况是这样的,一些风格打造的浅烘咖啡,豆体的密度还是相对较高,含水率也较高,冲煮这样的咖啡时,咖啡粉很快就会沉在底下,并形成很大的阻力,导致流速比较慢,即使研磨很粗也还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以前冲煮这样的咖啡时,我都觉得很难处理,因为研磨度得很粗,而且即使已经很粗了,还是感觉容易有种苦味或者烘焙味,就是差不多是过萃的感觉吧,可是萃取率算着就觉得已经挺低的了,为啥会这样呢?难道浅烘反而需要更低的萃取率?
(图片来自BaristaHustle)思来想去,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深入探讨了比例和萃取率计算方法,以及看完今年的比赛后,突然!让我想起一些重要的联系!一下子像茅塞顿开一样爽朗!也迫不及待想要跟大家分享了。出现上边那个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我理所当然地把所有“滴滤”都看成滴滤了。什么意思?微胖也开始玄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