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时间在文末评论区发表你与咖啡的故事,我们将精选点赞数排名前3位读者,将获得《了不起的咖啡》一本。11月22日15点截止。
▽很多时候我也会想咖啡真的很了不起,一杯简单的饮品让我们大家聚在一起,治愈心灵和味蕾,改变一个人甚至很多很多人的命运。这本《了不起的咖啡》是“偶然Timing工作室”推出的一本mook,她们因为自己喜欢咖啡而慢慢地结识了很多“咖啡人”,从寻豆师、烘培师、咖啡馆老板到普通的吧台手,还有设计师和创意人,选取了10位咖啡达人的故事做专访,并集结成书。
每一位被访者都在不同的城市,能够完成这样的一本书,偶然Timing工作室的真诚和专业可见一斑。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去关注咖啡人的故事,关注这个行业,希望有越来越多人喜欢咖啡,因为咖啡而结缘。
偶然Timing主编木小偶向读者们讲述了做这本《了不起的咖啡》的初衷
N:做这本书的初衷,选题构思的过程,做这本书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完成的,为什么叫做《了不起的咖啡》?木小偶:我们在做“偶然Timing工作室”首期本一书,认识了约300个人。这300人如果在一咖啡新店开张时排队似乎是可以迅速弄火成为网红店。社交焦虑症是做主题书时最可能发生的,一方面是信息饥渴,我们想把内容做好,但一方面又觉得市场上那么多内容,还缺这样一本主题书吗?
17年春夏之交,我结束上一段的工作,并在旅行了半个月之后,开始思考下一步应该找一种新的重心和改变:我想做点自己觉得有趣的事。这期间跟认识的很多生活方式达人沟通,希望呈现出一种新的玩法和新的活法的生活方式的读物。聊了一圈,有很大体会:市面上有很多生活方式读物都在编制或营造一种梦幻的气息,像造梦和捕梦器一样,捕捉你内心渴望的生活,给你营造一种若有若无的情调,但并没有给一种可以践行和抵达的生活的路径。那如果换我做,我应该怎样来思考和具体的表达?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许国明老师。中国人的很多趣味是无根的,像一种传销植入的理论。为什么那样生活是有趣和品位呢。你去日本旅行,这里的咖啡店多数由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在经营,他们每天用法兰绒的滤布给顾客冲煮咖啡,给顾客最新鲜最美味的咖啡,他们生活是静态的,并没有很多丰富,这些客人也是一样,夹着一份报纸里这里喝杯咖啡吃个早点了解下今天的变化和最近的状态,一喝就是几十年,画面有点像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画面。他们每天上班或生活的的轨迹里一定会有一间咖啡厅,对他们来说这个咖啡馆是真实的存在,趣味或者品位就是他们生活里最大信仰,不像我们生活方式读物都是作为“奇技淫巧”,是一种可有可以无的指示,你想做一个有品位的人,首先是你拥有什么态度和信仰,其次才是趣味。
生活方式就像买鞋,你总是在试,总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双,这并不是一种标准化、教条化和僵硬的东西。谈到咖啡,可能大家一听做咖啡就会想到市面流传的蓝山咖啡、猫屎咖啡,或者现在的最流行的手冲咖啡,网红咖啡店等等,各种被过度强调的情调或身份标识都在其中,但谈到本质,喝咖啡难道不是像北京人喝大碗茶,广州人早上起来吃早茶一样的日常吗?我们打算还原真实的咖啡,假如你生活容不下一杯咖啡,就不必强迫它进入你的生活。不然,你只是在练习假装喝咖啡,我们杜绝这种外在的作,只有让你意识到喝咖啡是在你生活里的意义,你才会给生活腾出一杯咖啡的位置,但这杯咖啡的意义每个人都不同,不是咖啡知识手册那么标准化和僵硬的。
N:您选择了8位咖啡达人来专访,是如何选择的?什么样的机缘去了解他们,在对每一个人的采访过程有什么样的不同的感受,可以就每一个专访人物或重点的推荐一下?木小偶:采访了很多跟咖啡有关的有趣的人,还是篇幅和时间太多限制,诸多遗憾。戏剧界有句话: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哪有一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了不起的咖啡”,只有一个个极其差异的人,寻豆师方面就访问了许国明和顾沁如,不同的经历、性格早就不同的生命状态,60后和80后所关注的重点已经是全然不同,一个是过尽千帆的淡然自如,一个是风华正茂的挥洒对咖啡和生命的热情,都非常的吸引人。我们只需要真实的从业感受,真诚的咖啡探索,不需要他们告诉一个标准答案。
▲唐,创意咖啡达人。最早是认识唐老师的弟子左鹏,左鹏也是通过咖啡比赛以几届冠军出道,和左鹏一起和咖啡的时候,经常喝的唐老师烘的豆子,惊艳之后就侧面听说了很多唐老师的故事,是一个脑洞很大的咖啡师,一直只是听说。直到一年之后第一次见唐老师,他基本没什么话,默默的拿出一款哥斯达黎加咖啡,用建盏、冰萃、正常的萃取方式各喝一款……以后就听了很多他用咖啡做出香水的味道,可以喷可以喝,借助吹风机,用咖啡和水果,把咖啡制成酒,反复测试的过程中,用废掉两百多个吹风机……他一直是咖啡界幻想艺术家,听起来有点民科感觉,这种人才有意思,他基本没有按部就班那些规矩,他就是一线用咖啡去探索捕捉世界可能性的人,他还拿了好几次国内咖啡比赛冠军,他想法有一些绝不是不切实际的,反而是极其有创作力的。唐老师的世界里,咖啡不只是拿来喝的,还是一门幻想的艺术,也是找到生活的灵感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通道。
▲寻豆师,顾沁如老师。跟李晓宇聊咖啡的时候,深深感受到这就是植根于中国的匠人的精彩世界,晓宇老师虽然做精品咖啡烘焙二十多年,但谈到咖啡,他说“咖啡像一个噩梦,在咖啡的这个领域里,如果你进入这个工作两个小时,你会觉得你是个专家;如果你做了两年,你会觉得你什么都不知道;我已经做了22年,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要探索。” 这其实是一个职人的生命态度。总体来说,我们选择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咖啡师样本,就是还原咖啡很鲜活那一面,即便他们对咖啡的言论是差异乃至是矛盾的,都是正常的。通过不同主题去理解咖啡,你也会找到一种玩咖啡的方式,咖啡技艺不是广播体操,假如学出来都是一样的,这种技艺就降低为简单的技能,而我们更希望咖啡是一门生活艺术。
N:这本书针对的读者是什么样的受众群体?木小偶:一切对咖啡、生活和世界保持热情和探索的人。不是简单觉得咖啡是ABC,是一套知识速成,你怎么看待生活,就会怎么对待咖啡。偶然MOOK就像陪你玩泥巴的人,显然,我们对知识手册毫无兴趣,我们只是需要你找到玩泥巴、搭积木的兴趣,不过你面对是一种可能性的生活。N:书中还有一些与咖啡跨界的内容,这些内容中有什么事非常有趣的?木小偶:跨界这个事情本身是值得玩味的,寻找一种共同的共鸣点和交叉的地带。有一次在晓宇老师的咖啡烘焙工厂玩耍的时候,看到很多不同色彩的麻袋,色彩各个不同,还有来自不同地域的标识,一问原来是伴随咖啡漂洋过海的咖啡麻袋,但这种麻袋把咖啡送到咖啡烘焙室之后就完成了使命,有人曾把它作为挂毯增添趣味,但这么像艺术品一样的被多废弃的麻袋还能做一些新的不同吗?
和设计师朋友碰撞,海棠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设计师,在私人定制服装领域有不俗的表现。从环保和时尚着眼,海棠做了很多尝试,最后成了四种杯垫和两种跨包,因为每款袋子都有独一无二的色块和字母,每款包都成了独一无二的麻袋包。这种需要设计在机器上很难实,很多包工厂也不愿意接这种费力挣不了多少钱的工作,最好辗转找到一个包工厂,夫妇全手工制作。这是我们变废为宝的例子,把一种不受关注的材料——咖啡袋子,变为一种手提包。也算一种跨界,编辑做这本书也是一种跨界的玩。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们如何找到柳青的。有一次和一个艺术帅哥一起吃小龙虾,聊到当天大家各自做的事情,他说当天参加央美的毕业设计展,一个未来家居设计专业的女孩利用咖啡渣做了很多花盆、桌椅,体量都不小,但是咖啡的那种沉静的感觉有点岁月静好的状态。于是马上找了陆柳青聊天,发现她的初心居然是因为爱看科幻小说,因为通过科幻的主题抵达自己的梦想,咖啡渣完全是打工的无心插柳,喜欢科幻小说和世界,利用咖啡渣做了未来家居设计,没想到毕业的工作也因为这款获了一等奖的设计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把咖啡渣当成艺术产品的原料来源,这还是很有未来感的。让读者觉得有趣好玩。
N:您平常喝咖啡吗?可以分享一下您自己和咖啡的故事吗?木小偶:很早就开始喜欢喝咖啡,咖啡和茶一样,但遗憾的是“我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这也是任何综艺节目喜欢论调,我们很喜欢“偶然”这种论调,一些人或者故事偶然进入你的世界,远比精心雕琢修饰的“故事”打动你。所以精心修饰不如偶然遇见。也许你的咖啡故事,也会从偶然一杯咖啡开始。起名《了不起的咖啡》的原因:更多是把品位生活还给真实的普通人。了不起的咖啡客,就是每一个安静泡好一杯咖啡的人,在对待咖啡时的每一瞬间,每一个细节都抱有谨慎、认真、建设的态度,每个瞬间都毫无保留的投入,这已经说明你拥有一杯了不起的咖啡了。▼本期福利文末留言说一说你与咖啡的故事点赞数最高的前3名将获得《了不起的咖啡》MOOK一本!点击阅读原文,《了不起的咖啡》正在京东热卖我们一起通过这本书,找见自己的那杯咖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