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咖啡行业交流请加饮品界前街,微信号:(长按复制)yinpinjie.com 从网友的路透来看,最近,王俊凯化身咖啡小王子参加《中餐厅2》的录制。 其中有一张是小凯当服务员给客人点餐,他穿着蓝色衬衣和牛仔裤,很青春很阳光,系着围裙,活脱脱一个咖啡店王子形象。如果能够在吃饭的时候遇到小凯这样的咖啡师,只要看着他就足够了,甚至都想在餐厅呆着不走了,哈哈,论咖啡师的颜值重要性! 很多粉丝看到小凯这个样子,想起春节时的王俊凯做咖啡师的一则广告,当时候也是这样一身打扮,蓝色衬衫 + 围裙,还是蛮有咖啡师的气质的。 从网友的路透来看,小凯很勤快,一直都和苏有朋一起出去采购东西, 在餐厅帮忙搬东西,做饭,虽然技术很生疏,但小凯可是很认真的,他还真的还会做饭。 虽然说《中餐厅2》是一档综艺节目,但是和嘅真的餐厅或者咖啡馆,其实还是挺相似的,至少从经营来说,但是!现在社会能存活下来的餐厅或咖啡馆,必须得有自己的特色, 没有特色,类型模糊,什么都卖,根!本!活!不!下!去!喝咖啡和开个喝咖啡的馆子是两回事儿 似乎每个人都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都想过开一家咖啡馆。交通方便但是又相对安静,最好有个小院儿或者露台,至少有些茂盛的植物,桌椅舒服而干净,菜品简单、新鲜、常吃不厌,当然咖啡要好喝、还要有个管事的老板娘(千万不要是赵薇同学,哈哈) 喝咖啡和开个喝咖啡的馆子是两回事儿。你手冲咖啡比星巴克好喝无数倍,你做的糕点比星巴克的糕点好吃无数倍,你设计施工的室内装修秒杀星巴克,这些并不意味着你开个咖啡店就一定能战胜星巴克,你如何能让你的顾客明白你的咖啡和星巴克之间的区别?冲法和用具也一样,你确定你真喝得出农夫山泉水和怡宝纯净水泡出咖啡的区别? 开咖啡馆首先是个生意,不当生意做,就做不长久。热爱喝咖啡、擅长冲咖啡只是起点,离做个好咖啡馆还有很大距离,把咖啡馆当生意做,就必须面对一系列冷冰冰的商业问题:如何挣钱?如何多挣钱?如何持续地多挣钱?25岁, 把咖啡店开倒闭,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自一个90后的开店经历 谭睿同学,25岁,去年四月一号,他和合伙人开了一家咖啡店,名字叫“科技寺小师太”,坐落于大北京最时髦的三里屯。 25岁, 把咖啡店开倒闭,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经营理念:玩着把钱赚了 是太傻太天真很多人都有一个咖啡梦,按他们的话来说是:“想开一家咖啡店,不赚钱也行。”情怀归情怀,市场是残酷的,做生意首先就要冲着盈利去,除非钱多到烧得慌。我没有咖啡这样的梦,起初决定接手这家店,主要是因为场地给我们的条件很不错。彼时,我的工作很机动,广告是一阵一阵的忙,想着闲暇之余再做做生意,多一份经济来源也不错。我和合伙人非常乐观:想着每天只要卖掉50杯咖啡,半年就可以回本,玩着就能把钱赚了。到了真正经营起来,立刻遇见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每天整个店的流量不到300人,能卖掉10杯咖啡就已经很不错了。如何拓展客群、如何留住客人、如何增加客单价,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我们三番几次做过努力,但由于经营方面没有经验,收效甚微。接触咖啡之后,我陆续认识了很多咖啡馆主和咖啡师,逐步意识到咖啡和咖啡馆是两码事:做好咖啡、喝好咖啡是单纯的、技术的、愉悦的;养好咖啡店却要考虑方方面面,必须要有人花心思扑上去维护它。餐饮行业是名副其实的勤行,我和合伙人都是年轻女生,谁也不想太辛苦,谁也不想太付出,谁都爱出去玩。每周我平均只去两天半,确实轻松,轻松还想赚钱,那是不切实际。一年下来,整个店一直是半死不活的状态。当我再回顾“玩着把钱赚了”这种理念,真是太傻太天真。我是做影视广告行业的,以前一直不觉得赚钱难,但现在真觉得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咖啡时候体会更深,心里不自觉地计数:一杯二十,两杯四十……所以现在,我对待钱的态度更认真了,能节俭的地方也会节俭,也算是观念上的收获吧。客户需求:一门心思做精品 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为了开店,为了懂咖啡,我去系统地学习了咖啡杯测Cupping,就是学习系统全面地评价咖啡。我的老师李冬梅在业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非常高,专业水平和理念都非常先进,她拥有挪威背景、是中国第一位CEO评委、她学生们也都很厉害,同学们互相扶持和帮助……她带我认识精品咖啡,我也一次次被咖啡震撼:一杯咖啡,它可以没有任何添加的情况下,就能够拥有浓郁的茉莉花香,饱满的柑橘风味,果汁一样的口感……所有初学者都会被这样的咖啡颠覆认知,我回到店里,也想要让客人们有这样的体验。在开店之前,我去了上海的几家精品咖啡店,发现走在前沿的咖啡店:店里只卖咖啡、杯型越做越小、牛奶都用低温牛奶、三大产区的咖啡都会有、名庄名豆丰富,一天至少能出150杯。回北京之后,我也想做一家精品店,借鉴成功经验。然而彼时我没有意识到,一门心思对精品咖啡的追求,可能与我的客户需求并不匹配:我也用精品咖啡豆(贵),我也用口感好的低温牛奶(贵),店里常备5款不同产区、不同风格的单品咖啡豆(贵啊)……然而事实是残酷的,我店里的大部分客人并不买单。首先,消费咖啡的客人就不多,每天咖啡的出杯量也就10杯,他们本身就抗拒咖啡,存在负面的刻板印象,宁愿喝茶或者调饮;其次,大部分喝咖啡的客人对咖啡的印象就是:“喝着苦+闻着香”,他们不在意咖啡的味道、口感和风味,在他们的世界里咖啡都是一个样。也许他们不需要精品咖啡,他们只是需要一杯咖啡。在这样的前提下,是顺应客人的需求还是要求客人改变?我们不得已选择妥协。就拿牛奶来说,巴士低温奶15块/升,然而保质期只有14天,一次要进两箱(24瓶),我们14天最多用掉20瓶,每次都会浪费。后来换成的进口常温奶,保质期一年,不到8块/升。此外,我们发现客人最大的需求是早餐、午餐,我们也从原来完全不做餐只做饮品,慢慢地填满了菜单……自从做了午餐,我们的生意也回暖了, 然而真心很累:早上提着菜到店里,来了就切菜洗菜做菜,中午十二点卖完,洗碗刷锅,下午烤点心,幸福指数直线下降。又回到了老问题:是要轻松还是要赚钱?关系维护:经常黑脸的老板娘 还会有客人吗?我们店的咖啡销路大都靠熟客:有11点来点大杯拿铁的外国友人,有进门就叫超大杯冰美式的小哥,有下午5点要榛果拿铁的大姐姐……还有逐渐熟悉的咖啡爱好者大哥哥,和与我同一个咖啡老师的小姐姐。对于熟客,我很放松,也很珍惜,就像朋友一样能聊聊天。但是对于陌生人,或者我看不惯的人,我经常黑脸,甚至嘲讽技能满点:2017年8月一个男子走到吧台说:“给我一杯冰”我:“ ?”他惊呆了 说:“我刚才在这儿买了巴黎水啊!”我也惊呆了, 为什么我态度能这么差2018年3月今天在店里客人:“呦,今天怎么是你呀?你怎么来了?”我翻白眼诸如此类对话,很多很多。了解我的读者可能知道,我是一个边界感非常强的人,也不爱和人哈拉。但是对于一个小店而言,店里人的气质决定了它的气质。《破产姐妹》里,Max可以毒舌,为她买单的是老板Han。但如果老板娘脸上写着:“生人勿近”这几个大字,她的店还能有人气吗?决定离开之后,我和科技寺的Leader聊了下,她是我们消费拿铁的大客户。她说我和合伙人都是自带傲娇属性的,偏内秀,真要拉客揽客还是有困难。关门大吉:不赔钱就算胜利 何况我还赚了一点点今天和冬梅老师聊天,她安慰我说,在大批咖啡店倒闭的情况下,不赔钱就算胜利了,何况你还赚了一点点。按她的话说,开店是一个拳打脚踢的过程。这一年来,方方面面,我都学习了,也长了人生经验。起码学会了做咖啡、调酒、做饭,还认识了一堆新朋友。很多人都希望退休了/有钱了之后能开个咖啡店,我25岁都已经开倒一个了,过瘾了,足够了。今后决定把咖啡当一个深度爱好,更纯粹,也更容易从中得到乐趣。2018年,中国精品咖啡还在迅速发展,还会有一大批咖啡店开起来,还会有大批咖啡店倒下,反正其中不会有我。再见 ,美丽的科技寺 不像外界理解的那样,15克咖啡豆,成本5块钱,手磨手冲了一杯咖啡,卖了三十块,挣钱就这么简单。 挣钱从来没这么简单。 最后,还是蛮期待《中餐厅2》,看看明星们,看看明星们怎么挣钱。像中餐厅这样的经营,撇开人气明星,能不能存活下去?
小故事【25岁, 把咖啡店开倒闭,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转自公众号:小抑郁,ID: indepression,已获作者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谢谢。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全部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