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咖啡豆在由生豆变成熟豆的烘焙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在达到一定程度的烘焙之后,咖啡豆内会积蓄大量的气体(多数人认为是二氧化碳,也有人说是其他气体)。一定程度的烘焙,指的是烘焙度,简单地说,就是浅烘、中烘、深烘等。( 通常,烘焙度较浅的咖啡豆,积蓄的气体量较少。)
- 咖啡中的气体会影响咖啡的风味和口感,也会对萃取产生影响。一般来说,烘焙好的咖啡豆都会放几天再冲,对于气体多的豆子来说,我们把这几天叫做“醒豆期”,对于烘焙度较浅的豆子来说,我们把这几天叫做“熟成期”。我个人冲烘焙好12小时内的咖啡来喝,总觉得很“燥”,这种感觉就好像冬天穿着厚衣在开足了暖气的房间里,不至于热到出汗,但又燥热难受。
- 咖啡豆内部的气体会通过不同的方式释放。一种是自然释放:咖啡豆装入带有单向气阀的袋子,豆子自己会排气。所以,不新鲜的咖啡豆含气量少。就好比房间装了窗户,你在屋内做饭,饭菜香气会通过窗户飘出去。当香气散完就不再飘散。一种是研磨排气:将咖啡整豆变成咖啡颗粒,排气速度加快。就好像在户外做饭,香气散得快,飘得远。一种是用热水浸湿咖啡粉,帮助排气(焖蒸的其中一个作用):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会脱水,含水率低的咖啡颗粒在与水接触后吸水性相应也会变强。咖啡粉在吸了水之后,没有更多的空间,气体就被逼出来。我们手冲时第一次给水,会看到咖啡粉膨胀,这个过程就是在排气。因此,烘焙程度高的咖啡粉膨胀高、新鲜烘焙的咖啡粉膨胀高、用超高水温浸润时咖啡粉膨胀高、研磨得细的咖啡粉膨胀高、粉量多的咖啡粉膨胀高。2. 打开下水通道手冲咖啡以渗透式萃取为主,水从咖啡粉中流过,带出咖啡中的芳香物质。如果水长时间不能从咖啡粉层中通过,就有可能导致滞留,从而带出不利于咖啡味道和口感的物质。当热水把咖啡粉浸润之后,咖啡粉吸水,咖啡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缝隙变大,水就可以顺畅地从咖啡颗粒间通过。3. 实现预浸泡咖啡与水一接触,萃取过程就开始了。水会使咖啡中的水溶性物质溶解,溶解的前提是咖啡粉全部被浸湿,并留给水一定的时间去溶解。预浸泡时水量不足,会使得上层咖啡粉浸湿而下层咖啡粉还是干的,萃取不均匀。如果预浸泡时水量太大,会使水从咖啡粉中直接流出,这部分的水还没有萃取到。好的预浸泡会使咖啡萃取更均匀提到均匀萃取,我想到一个例子,也许不太恰当,但能帮助爱好者想象:我们在用热水冲粉状食物时,如果先用少量的水充分搅拌之后,再加入剩余的水,搅拌出的糊状物不会结块,这说明拌匀了。


- 焖蒸对于咖啡的萃取率上升有确实的帮助并不是焖蒸时间越长越好,至少对以上两只豆子来说,焖蒸45秒比焖蒸30秒的萃取率要低。(这个结果是否与水温在降低有关,我没有深入比较。相信一般情况下,大家冲咖啡时不会想要在焖蒸结束后换一壶热水,因此还是有参考意义的。)两只不同烘焙度的咖啡豆,在焖蒸时间上的萃取表现呈现一致的趋势。



版权信息:以上文章内容转载自【紫葭咖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作者:倪文辉侵权请联系: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tips@coffeesal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