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在奶茶店中的使用,此前零星见过,大陆有,台湾也有,但大多为工具层面上的炫技,呈现的是没有相互联系的单点碎片。
当传统茶饮中的头部品牌认认真真开起首家机器人奶茶店时,在业内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呵斥声也甚为刺耳。奶茶机器人店到底是未来还是噱头?我们有必要严肃地来论一论。


某大牌茶饮在上海开出首家机器人奶茶店,经快报报道后,不看好的声音很多,观点表现为以下几种:01不看好,机器再智能也是机器,做鲜果还是要人,人才是最智能!我的店主打鲜果,客人可以自由搭配水果,现切现做,人工手摇,温度,糖度客人自由选择。尽量做到客户想要的。这才是人工智能。02无人,无灵魂。机器人做出来的奶茶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灵魂的奶茶感觉喝起来没有意思,服务虽然可以,但是缺少那股服务的热情,让我难以接受,虽然便捷,但是没有灵魂和热情。03非常不看好,茶凉了怎么办,原材料过期了怎么办,现做的奶茶机器怎么和人比啊?那不如直接生产瓶装奶茶水果茶好了!!干嘛那么费劲!
纯粹炒作,一个机械臂价格谁都知道,你一家店配一个,成本谁受得了。

当然,也有看好的,他们认为:



梳理两方争执的观点和逻辑,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唱衰派认为:正因为有了人和茶的对话,茶饮是个有灵魂的事业,文化是其底蕴,脱离了这个根本,谈技术迭代,都是无妄之论。忽视了这个基础,茶饮也只是没有前途的事业。力挺派认为:技术的迭代,能解决目前茶饮行业存在的痛点,例如:招工难、人工费用上涨、减员增效和产品的标注化,等等。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和工具能赋能新中式茶饮,这是科技的创新,值得期待,也是未来趋势,应该肯定。针对以上两种观点,我们俩听听奈雪、喜茶、茶颜悦色等一众大咖的相关说法。

奈雪创始人彭心认为:茶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千年延续下来的文脉和群众基础,是其根本,新中式茶饮只是部分解决了年轻化的命题,让年轻人爱上茶。
奈雪一直在追求年轻化的道路赋予茶饮更多价值和可能,“茶饮+”是他们力推的模式,但在此过程中,也在一直回溯和追寻茶饮的本质,去年推出的姊妹品牌“梨山”,正有此深意。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说:

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曾说过


他们认为,技术的迭代肯定是趋势,但在时间维度上存在阶段性。

力挺派支持的立足点在于:新的工具和形态的出现能解决现实问题。
数据上也支持这种观点。
首先是减员。以杭州的五芳斋智能餐厅为例。仅无人化改造这一项就帮助门店节省了7个服务员,每年平均节省32万到35万的用工成本。快乐柠檬的机器人门店也将节约人力高达80%。

其次是增效。去年6月,口碑帮助味多美打造了全国第一家无人智慧面包坊。改造后,味多美的营业峰值由原来的晚餐一个时间段,变成了现在的早中晚三餐三个峰值时段。快乐柠檬的这家门店也声称未来将提供24小时智能服务。
最后是赚钱。开店,做实体,归根结底还是要赚钱!还是以杭州的五芳斋为例,运行半年来,这家餐厅每笔单价增长了14.5%,营业收入增加约40%,翻台率提升约37%。

至于部分网友提到的细节:机械臂有可能太贵,成本上不划算。快报为此进行了咨询。
据了解,专业的餐饮机器人一台在5—8万,淘宝网上也有1—2万之间的廉价机器人。如果觉得买断太贵,市面上有专门租赁机器人的公司,一个机器人的租金在每年3000—5000元(按租赁数量浮动)。费用上,比人工还是少不了很多。
此外,在场景的体验感上,反对的声音认为,冷冰冰的机器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感,但业内人士分析,消费者也在不断迭代,新的消费者会有新的场景需求,机器人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再设计相cp的空间,这个问题应该能够解决。

结 语
趋势是事物向前走的惯性和规律,谁也阻挡不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如果认定机器人奶茶店是这个行业的未来走向,我们要趋之附之。至于新生事物在什么时候出现才恰到好处,谁也没法精确预估。
机器人要成为这个行业的标配,还有一段路要走,问题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开发出更多合适的应用场景。

首吃螃蟹者出现了,它至少带来了行业的思考,这就是价值所在,我们应该为之鼓而呼,当然有批评和反对的声音出现,也是通过另一种方式为行业建言前行。
未来在我们面前展开,那一切都美好!


—————END—————
中国饮品快报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快报精选 | 好原料点击下方logo去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