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怎么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保龄球效应”作为精神激励理论存在于各家企业的培训教材中,但我们只是将其看作为“表扬员工可以提升其信心”时,我们并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以不同版本的“保龄球效应”来展示实际运用中产生的不同效果。
莫名其妙版保龄球教练甲的队员一球打到了7只瓶,教练对他说:“很好!”当我们面对教练的评语时会有这样的反应:好在哪里?这不是在笑话我吗?在表扬员工时,请说清楚好在哪里,否则会让人莫名其妙。
言传身教版教练甲的队员一球打到了7只瓶,教练对他说:“很好!打倒了7只,如果你注意下面的问题会更好。”然后向队员进行示范。对于一些总是停留在原地的员工,除了增强他的自信心时,我们也需要给他一个方法,因为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评论。
幽默教学版教练乙的队员打倒了7只瓶,教练对他说:“怎么搞的!那三只赖皮没躺下。”幽默的语言即使是在指出问题员工时也能让他们感觉不到敌意,但问题却已经很明白。
风格传递篇两名保龄球队员在两年后,也各自成为了教练。队员甲习惯对自己的学生说:“很好!打到了X只”,而队员乙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怎么搞的!还有X只没打”。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星巴克上海某店长“如何将企业价值观传递给新员工的?”,这个店长这样回答到:“我在做咖啡师的时候,店长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别人。”一个人的风格是具有传递性的,特别是在你拥有权利时。
“保龄球效应”在我的添油加醋下,已经体无完肤。但通过一个事例,让员工举一反三,是保持门店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 分割线 -------------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ZGYPKB 加关注中国饮品行业权威资讯平台,每天十分钟了解中国饮品行业百度搜索“中国饮品”访问我们的PC官网投稿投稿及合作事宜请联系快报小编微信:hellodrinks分享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