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家一周只营业4天的咖啡馆叫做繁体字咖啡馆。老板娘李雪莉,50余岁,台中人,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曾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广告策划人。
“来到大陆,算是机缘凑巧吧。”李雪莉说。2002年,李雪莉被公司派去泰国曼谷参加广告创意的培训,那次培训让她眼界大开。

“那时候,我在台湾公司其实做得很开心。可是我觉得世界这么大,自己不甘心在一个地方就这样终此一生,我想出来看看。”她说。
由于相同的文化和语言,李雪莉当年便来到北京,这一呆就是十几年。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数年后,2011年,李雪莉在高碑店的中国油画院开了一家繁体字咖啡馆。而后,几经搬迁,2016年搬至南锣鼓巷附近。

“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因为我喜欢。”她笑着说道,读书、咖啡都是她所热爱的,“咖啡馆不开门的时候,我可以一天在家读十个小时以上的书,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文青’。”
繁体字近年在大陆愈发流行,不少店家招牌上也慢慢可见繁体字样。但李雪莉教繁体字却不是为了赶风潮,而是想让更多人领略汉字的美。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汉字的起源,帮助他们乃至一些外国人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她说。

在李雪莉的店里,没有全职的服务员,大多是一些在校的大学生兼职,她也因此和其中的一些人、甚至他们的家人成了朋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文化教育中心主任王晓明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儿子假期从美国回国时就在雪莉这里打工,我们也渐渐和她熟悉了起来。”王晓明说,“雪莉是一个很纯粹的文化人,对中华文化了解很透彻。和她交流获益良多。”

王晓明在社科院常年负责外国留学生在华的学习,为留学生开设了一门名叫《中国文字的魅力和中国文化的体验》的课程,授课地点之一就选在了李雪莉的繁体字咖啡馆。
王晓明说,基本上每一个来过这里的外国人都会喜欢这里,“雪莉教他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学生们觉得效果很好。” 李雪莉告诉记者,如果是外国人来店里,他们会提供与一般的客人不同的字帖供他们摹写。


“我们人数不多,一批次学员也就五六个人,都很年轻,30岁上下。”她说,我很高兴看到这些年轻人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们的喜爱可以让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李雪莉表示,两岸之间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相通的,文化就是这样。
—————END—————
中国饮品快报来源|新华网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