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次快闪店“丧茶”之后,饿了么又在国庆期间推出了“国富民强快闪店”,号称全国首家沉浸式太空主题快闪店。
而就在不久前,素有“咖啡界苹果”之称的Blue Bottle Coffee(蓝瓶咖啡)在全球50多个城市同步开出“快闪咖啡馆”,其中中国唯一一家设在北京三里屯。
知乎也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家主题为“知有趣食不同”的“知食堂”线下快闪店。三天里,“知食堂”将通过知识场景化的方式,将知乎上与“吃”有关的优质内容以有趣多元的方式输出给用户。
除此之外,“果嫁冻凉”也玩起了快闪店,仅营业数天,爆火程度远超其他饮品店。
用商业空间换品牌效应
快闪点又称为游击店,在国外发展了多年。如今,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短期店游击战术,利用惊喜的创意和体验吸引和满足消费者好奇心和消费升级需求。
短期店一般持续时间在一天到一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全球第一家快闪店2003年诞生于纽约,由市场营销公司Vacant的创始人Russ Miller创建,销售限量的Dr.Martens鞋履。
2004年,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开设的Comme des Garcons快闪店让其快速走红。
发展到现在,快闪店的内涵也在变化,它不仅仅是一个短期售卖限量商品的店铺,还承担了营销和试水的功能。
在新品面市或品牌进入新市场前,将新产品以快闪店的形式推出,不仅能用最低的成本来试探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而且也是一次较好的营销活动,能提升产品的关注度。
越来越多的品牌商正把快闪店当做提升品牌认知度的一个营销工具。通过激励消费者,促使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分享购物体验。 拯救一切的灵丹妙药?
快闪店更多的作用在于建立品牌形象,拉近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或者测试新产品以及上市前预热。
过去,由于地域的限制,快闪店的影响力可能仅限于活动地区及周边,并不太适合大众消费品品牌来操作。
近几年,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好的快闪店不仅能在活动地区造成一定影响,更能通过消费者的自发传播引爆网络话题,帮助其在品牌营销上的影响力呈几何级倍数增长。
2015年梦龙在上海K11开出的为期两个月的快闪店“PleasureStore”,火爆异常,迅速在社交网络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影响,梦龙借此瞬间成为冰淇淋界的“网红”。
在网络用户的一片期待中,此后两年Pleasure store又出现在了同样的地方。这个案例成功的背后,社交网络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如何开好一家快闪店
作为一种新型的“泛零售”业态,快闪店绝对算是一颗明星。但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绝不是拯救一切的灵丹妙药。
在选择做快闪店之前,以下几点可供参考:限时限量的快闪店精髓不能丢。“物以稀为贵”,消费者热衷的也是这种“机不可失”的体验和“与众不同”的快感。
如果贪图持续的效果而把战线拉长,或是号称“特别“的产品并不独特了,消费者自然就不买账了。
选择与目标人群相契合的地点很重要。茶饮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本身就有大量的粉丝,汇聚了高质量的入口。
其本身受到行业竞争压力,需要不断给顾客新的兴奋点,需要从服务、体验等各方面寻求新的创意。因此越来越多的餐厅、咖啡店等与其他品类开始跨界经营。
例如:北京New box是一间花艺咖啡店,在这里除了可以感受到香浓的咖啡,还可以与鲜花为伴,咖啡店还不时推出花艺课程。
店铺的设计元素要统一并具有延续性。在方便拆装和重复利用的同时,在视觉效果和成本上达到最优化。
快闪店的颜值是吸引消费者的根本,但是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特别是需要在不同城市巡回进行的快闪店,如果过于突出某个城市的特色则很难被套用到别的城市,导致在设计上投入更多人力物力。
店铺、商铺定时限量,要与消费者个性契合。快闪店的商品应区别于门店商品,具备特异性,这样配合快闪店本身移动短时的特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足够大量的消费者关顾和追捧。
产品特异性设计上与粉丝个性相契合,利用粉丝引爆传播。比如可口可乐鹿晗主题快闪店的鹿角瓶。
流量引爆为活动打造关注。一个让人热议的线下活动,线上的前期铺垫不能少。最典型的比如丧茶,因为一个愚人节的玩笑让网友热烈讨论。
其次,流量大户明星和网红不能少。比如寺库开快闪店,明星网红纷纷在微博上发寺库独有的黄盒子开箱照,引发粉丝关注。
线上、线下要实现引流和共振。场景具有可切换性,在设计的基础上,让快闪店的场景有别于其他,活动中注重可参与度,增强用户体验性,使消费者有图可发、有料可报、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最终,有趣的体验互动引发线上分享,UGC让话题发酵,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和共振,使品牌营销的效益最大化。总之,快闪店如果不能配合网络营销,那么带来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就很有限,无法达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因此除了依赖粉丝和参与者的自发传播之外,品牌的主动引导和传播也十分重要。
—————
END—————
中国饮品快报编辑|小W 版式|小N
我们致力于为奶茶、咖啡行业提供全面而独到的资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