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欧可茶叶靠着一支铝箔袋上打有550个细小孔洞,茶包本身就是搅拌棒的明星商品“袋棒茶”迅速在网络上暴红,曾创下7天销售5万包的纪录;这两年又推出喝得到牛奶的“真奶茶”,一年可卖出百万包,让业绩与人气不断翻高。但欧可的成功其实是一路摸索、跌跌撞撞了4、5年后的成果。
欧可茶叶负责人黄培伦表示,自己的父亲原先在彰化经营五金工厂,2003年年底才开始投入茶叶事业,从传统的茶包与冷泡茶茶包起家。2007年正式上线贩售后,一开始每个月营业额都低于10万元,想到库存跟投入厂房设备的3千万资金,让黄培伦每天都愁眉苦脸。
“当时以为只要架了官方网站就会有人来,但其实要是没宣传根本不会有人来,加上当时广告都下在跟我们品牌调性不合的纸本媒体,效益其实很差。”黄培伦回忆当时的困境。
提高复制门槛 申请专利,让同业难模仿
网络上的美食商品店家,大多是因明星商品的暴红而生,但也因明星商品的衰退而死。许多店家靠着一项招牌产品一夕之间暴红,但如果商品复制门槛不高,只要一有同业竞争,市场马上就会被瓜分;或只要新鲜感消退,营业额也开始呈直线下降。
欧可茶叶第一个暴红的明星商品“袋棒茶”,是靠着黄培伦家中过去经营五金工厂的技术,利用强大的压力,在质地偏软、尺寸比钢笔还要小的铝箔袋上,用机械打出550个如针孔一般的孔洞,而且要确保550个孔洞的碎屑都不会掉入袋中,如此才能制作出让袋内茶叶只要在热水中搅拌,就可透过细小孔洞渗泡出茶汤的袋棒茶。欧可茶叶用精密的五金技术垫高复制门槛,并且申请专利,让国内至今没有其他业者可以模仿。但克服了同业模仿复制的问题后,黄培伦坦承,袋棒茶还是面临了网络美食商品的第二道难关─新鲜感消逝的危机。
做出市场区隔 不惜下重本,跳脱价格战
虽然袋棒茶至今仍占欧可茶叶每月营业额约3成,但上市一年多后就面临成长瓶颈,无法再持续拉高营收,希望能有新商品打破僵局。当时黄培伦观察,手摇茶饮市场上添加鲜奶的鲜奶茶非常受到消费者喜爱,于是便推出以奶粉取代奶精,跟市场上一般冲泡奶茶做出区隔的“真奶茶”。
如今,欧可茶叶靠着高话题性、新奇有趣的袋棒茶揽客,吸引客人造访网络商城,并用口味浓醇、产品竞争力高的真奶茶做为主力营收,创造稳定的收入,成为少数可以在明星商品上进行“典范转移”的网络美食卖家。黄培伦估计今年营业额可以上看6千万,达到每年营业额翻高一倍的目标。
拉长营销战线 靠搏感情,让网购客埋单
在网络上经营生意,拥有好的产品其实只是第一步,要如何被目标客群看见并留住回头客,提高回购率,才是网络卖家能否永续经营的关键,此时好的营销手法,往往能帮助卖家胜出。学企管出身的黄培伦,他以中南部人的热情跟客人搏感情,同时理性运用网络会员资料进行营销。
第一招,把商品的营销战线提前到产品上市前,跟客人分享开发甘苦谈。
一般品牌都是等商品上市后,才开始投注资源宣传与营销,但黄培伦善用网络上社群与电子报营销成本低廉的特性,从新商品上市前数个月、还处于研发阶段时,就开始在社群与电子报中为新商品暖身,每3、4天就发送一次讯息,和会员与网友分享产品的开发过程,不管是突破或挫折,都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不仅让网友们期待新品问世,也让大家熟悉新商品的特性,并提高对该款产品的认同感,使商品正式推出后能有好成绩。
黄培伦回忆,当初欧可的明星商品真奶茶,便是靠着这种放长线“搏感情”的营销方式,上市第一天就有25%的高转换率(编按:指点击进页面的客人,有多少百分比下单购买商品),是一般美食业者的10倍。
给予折扣反馈 经营老客户,回购率翻升
第二招,运用商城会员资料,提供实际的商品折扣与反馈,抓住老客户的心。除了利用社群与电子报跟客人交心,黄培伦也有一般中南部商家“阿莎力”的性格,常在网络上用“阿伦店长”的名义,给予老客户折扣跟反馈,以提高回购率。
例如欧可茶叶会针对曾购物过的会员发送新品试饮包,拉拢会员的心;或透过Yahoo奇摩超级商城的后台,设定曾购物满一定金额以上的会员成为VIP,打造让会员感到受宠的“VIP之夜”,为VIP们设计特别的网页入口,让他们在特定期间内购物可享9折。这2、3年开始运用留住老客人的营销手法后,让欧可茶叶的回购率从20%提高到35%,比一般网络美食业者15%~20%的回购率平均高出一倍。
------------- 分割线 -------------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ZGYPKB 加关注中国饮品行业权威资讯平台,每天十分钟了解中国饮品行业百度搜索“中国饮品”访问我们的PC官网投稿投稿及合作事宜请联系快报小编微信:hellodrinks分享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