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导读上期说到阿拉比卡古老品种之一波旁种于18世纪就在波旁岛扎根,蓄势待发。终于在19世纪60年代登上美洲大陆,直到现在,波旁及其变种仍然是中南美洲咖啡种植的首选。本期就来谈谈波旁咖啡家族的成员。红波旁Bourbon红波旁也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波旁种,咖啡果成熟后呈现酒红色,咖啡豆的豆身偏圆。种在高海拔的波旁种,通常会有较佳的香气和明亮的酸质,喝起来有类似红酒的风味。黄波旁BourbonAmarello黄波旁的果实成熟后不像一般的咖啡果一样呈红色,而是呈黄色。最初发现是在1930年的巴西,目前主要生长在巴西。通常认为,可能是由结红色果实的波旁种与一个称作“Amerelo de Botocatu”(1871年圣保罗洲发现)的结黄色果实的铁皮卡变种杂交后突变而来。因其产量较低,且较为不耐风雨,未被广泛种植。但是种植在高海拔地区时,会有极佳的风味表现,近年来较为常见。例如前街咖啡的巴西皇后庄园黄波旁呈现的风味是甜美柔畅的果实甜感,明显的坚果风味,均衡柔顺的酸度,苦感微弱干净,含有浓郁的巧克力香气和坚果风味,口感明亮清爽。粉红波旁Pink Bourbon粉红波旁的咖啡果成熟后是呈现粉红色。属于十分稀有的新品种,它是由红波旁和黄波旁杂交培育而成的。之所以说粉波旁是稀有品种,主要是想要保持这份漂亮的粉红色是很难很难的,有时会收获一些橙色的波旁,那是因为咖啡果实的颜色最终是由花粉粒里面的隐性基因所决定。在选定的要进行杂交的花粉粒中,既有倾向黄波旁的黄色基因也有倾向红波旁的红色基因,而这些都属于隐性基因,非常容易相互干扰。让粉红波旁不易产出,此外,粉红波旁和不成熟的红波旁极为相似,不容易被认出来,常常混杂在一起,这也是粉红波旁稀有的原因所在。粉红波旁最先是蕙兰产区一个叫盖伯瑞卡斯塔诺 (Gabriel Castaño)的咖啡农最先种植的,他的农场是 Finca La Granada,海拔可以达到 1800 米,白天温暖、夜晚凉爽,为咖啡树提供了适当的紧张环境因素。农场占地面积仅 2 公顷,盖伯瑞拥有 8000 株粉红波旁,杯测时所表现出的丰富风味,使粉红波旁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而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和其他波旁,卡杜拉混种在一起的,后来才单独采摘,单独处理,而它的杯中表现也是非常的特别,不同于一般波旁风味较平的特点, 粉红波旁拥有清新的花香气、蓝莓和青葡萄的果汁甜感,中段带有樱桃气息,尾段像黄糖一样的甜感,在酸质方面,更多呈现柑橘莓果复合的表现。目前主要种植在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尖身波旁Bourbon Pointu1810年于波旁岛的咖啡农雷洛伊(Leroy)发现,尖身波旁的咖啡树相对较矮小,结出来的咖啡果呈尖身状,与波旁的圆生有很大的区别。直到二十世纪科学家才发现,尖身波旁的咖啡含量只有一般阿拉比卡的一半。尖身波旁也叫Laurina或者Leroy。【Coffea Laurina】是尖身波旁的学名,【Leroy】则是发现这个品种的咖农的名字。一般通俗称为【Bourbon Pointu】。由于尖身波旁体质弱,易染病,产量低,当地农民种植热情低,几乎濒临灭绝。直到1999-2007年在法国和日本的努力下复育成功。在2000年前,尖身波旁只存在于波旁岛,之后才在哥伦比亚和萨尔瓦多试种成功。帕卡斯Pacas帕卡斯是波旁的自然变种,最早由1949年萨尔瓦多Santa Ana产区的帕卡斯家族所发现。Fernando Alberto Pacas Figuero在他们家族自有的庄园Finca San Rafael发现到一些形态不同植株,随后他便开始收集种子并进行选育。到了1956年,Francisco de Sola和Fernando的儿子- Fernando Alberto Pacas Trujillo在佛罗里达教授William Cogwill的帮助下开始对帕卡斯这个品种进行研究,他们使用San Ramon的波旁种和一个“未知”的新品种进行对比,而这个“未知”的品种体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特性,植株形态也异于波旁,具有更短的节间距和更大面积的结果区,最后,他们把这个品种命名为“帕卡斯”(Pacas)。帕卡斯种的咖啡植物形态更小,可以种植得更紧密,产量也比原生波旁要高。1960年,萨尔瓦多咖啡研究所(Salvadoran Coffee Research Institute, ISIC)开始了对帕卡斯的系谱选择项目,并在萨尔瓦多广泛种植,帕卡斯的产量大约占其咖啡总产量的25%。1974年,洪都拉斯咖啡研究所引进了帕卡斯并在洪都拉斯种植。卡杜拉Caturra卡杜拉是波旁一个单基因的变种,于1937年在巴西被人们发现,产能与抗病力均比波旁佳,且树株较矮,方便採收,可惜和波旁一样均有每两年产能起伏的周期问题。但其风味与波旁豆不相伯仲,更重要是适应力超强,不需要遮荫树,所以也称为曝晒咖啡(Sun Coffee),能适应高密度栽种,但必须多施肥,增加成本,因此初期咖啡农接受度不高。随着20世纪70年代豆价大涨,农民纷纷改种卡杜拉以提高产量,在巴西和哥伦比亚当局大力推广下,成果丰硕。农民开始全面种植卡杜拉。到了1990年, 一百万公顷的咖啡种植区可收获1400万袋咖啡豆,产能提高了60%,使卡杜拉深受中美洲国家的喜爱。卡杜拉适合种植在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区,适应力很强,但海拔越高风味会越好,产量也会相对减少。卡杜拉口感充斥着水果的调性,莓果的风味。薇拉萨奇Villa Sarchi薇拉萨奇是波旁在哥斯达黎加的当地突变种,相似的情形如,波旁在巴西的低矮型突变种卡杜拉,波旁在萨尔瓦多的低矮型突变种帕卡斯。薇拉萨奇株型相对矮小,顶叶为绿色,侧枝与主干夹角约45°,果实簇与簇间隔小,果实耐风雨不易掉落,需要充分的肥料供给,更喜欢遮阴,在高海拔风味表现良好。新世界Mundo Novo新世界(Mundo Novo)是波旁与苏门答腊铁皮卡自然杂交的结果,最早1943年在巴西圣保罗的蒂特米尼罗斯发现。新世界最初种植在新世界市(Novo Mundo),也就是现在的乌鲁佩斯(Urupês)。巴西新世界咖啡豆的第一批选种是在1943年至1952年期间完成的。这个品种从1952年开始就分给了咖啡种植农种植。19世纪60年代新世界在巴西被广泛种植,还被誉为巴西咖啡业的新希望。后来,1977年,农学研究所IAC(Agronomical Institute of Campinas)发布新的选种。在巴西与其他南美国家中,新世界品种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新世界也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并未能在当地广泛种植。新世界咖啡树植株高大,叶尖颜色是绿色或是棕色,咖啡豆的整体豆形偏圆,颗粒较大。法国传教士French Mission法国传教士波旁是二十世纪法国传教士从留尼旺岛(波旁岛)引进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区的波旁老树种。这些波旁保有传统波旁品种的风味特色。SL28&SL34SL28是非洲著名的咖啡品种之一。SL28是由前斯科特农业实验室(现为国家农业实验室)选择研究培育的。这个品种有着良好的抗旱性,耐受干旱、病虫害,适合种植在中高海拔地区,但是容易遭受常见的病害。SL28拥有法国传教士(波旁)、摩卡、也门铁比卡的混合血统。SL34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由前斯科特农业实验室选择培育的。当时,研究人员在种植园中选择了以SL为前缀的树木,对其产量、质量、抗旱性、抗病性进行了研究。SL28与SL34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品种。SL34适合种植在具有良好降雨量的高海拔地区,不过同样也容易遭受各种常见的咖啡病害。SL34的一大特征就是植株上大部分的叶尖是深褐色的,只有少部分绿色。SL28与SL34风味相似,但SL34具有更丰富的酸质,口感也更为浓郁。不过,这两个品种都具有独特的肯尼亚风味,果酸丰富,口感均衡。后记波旁及其变种的种类繁多,在此只列举了一些与波旁种有直接联系的品种和变种,像一些在波旁变种的基础上再次发展,其含有波旁的基因就会再度稀释。例如卡杜艾是由波旁变种卡杜拉和波旁与苏门答腊铁皮卡杂交培育的新世界(Mundo Novo)人工杂交培育而成;帕卡玛拉是由帕卡斯和象豆杂交培育出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