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行业交流请加饮品界精品咖啡香,微信号:(长按复制)thinkingcapacity最近实体店的倒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咖啡馆无论是众筹模式还是少数人出资多数咖啡馆都承受着实体行业共同的压力即使当初创始人有着美好的文艺梦即使盈利与否都无关重要 无人的咖啡店 --自煮咖啡,随意付钱 在这里,没有收银台,没有服务员,有的只是全套的设备供顾客自己动手,和一个存钱箱任由顾客给钱。 无人咖啡店,不为盈利而为结交朋友,咖啡自己煮付钱也随缘 “你来或不来,主人不一定在;主人在或不在,你都可以来”,一间毫不起眼的小店门口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告知,“24小时不打洋”。
没有员工,自己动手 乍一看,店面很小,小到进门之后和迎面出来的游客要侧身才能走过,刚走进去也无从看出这是一间咖啡店。不过,一直往里走,尽头处一间大房间里,茶具皆备,木桌前三四个女孩正聊着天,,至于老板呢?“这里没有老板!”女孩们欢笑着回答。 咖啡机、咖啡豆、杯具、水龙头一应俱全。一个年轻女孩端着刚泡好的咖啡和一名中年女子相谈甚欢。女孩20岁,一个人从青岛来,从微信上得知了这家店,便一路找来了,果然见不到主人的身影,于是自己动手泡起了咖啡。中年妇女则提出疑问:“这样真的能盈利吗?”“不好说。”谈话间,一个男生从外面的天台走了进来,往门口处的存钱箱里投了10元钱,而后和朋友离去。
没有产品,不求盈利 现在一天能收到几十块。其实我们是没有产品的,所以也不存在说要盈利,打造这样一个咖啡店就是希望能提供一个让大家泡茶、喝咖啡、交流、读书的地方。 咖啡店,除了粉刷了一下墙壁,安装了桌椅,店内的其他东西几乎都是废物利用或者朋友相赠。最典型的,让这间店能称之为咖啡店的那一整套咖啡机设备和杯子是一个不再开店的朋友送的。一个温州的朋友第二次再来,带来了3大盒贵重的茶叶。墙上的摄影作品是一个摄影工作室的朋友免费提供的,甚至连咖啡店的logo都是专业的设计师朋友帮忙设计的。 除此之外,店里的黑板是用一扇从拆迁现场搬回来的门板刷黑的,灯罩其实就是咖啡滤纸,给游客的留言本则是一个朋友搬家他们清理出来的已经泛黄的作业本……“现在朋友家只要有废旧物品,觉得可能有用的就问我们要不要,但任何东西只要交给帮主,他一定能将它们放到合适的地方。”帮主也是合伙人之一,喜欢设计,喜欢文学,咖啡店的微信宣传都是他写的。
结交朋友,展示文明 老板觉得一直在朋友的店铺里聚会终究不太方便,于是想着找一个可以泡茶喝咖啡的地方专门用作朋友间聚会的场所,并且开放给大家,结交更多的朋友。 咖啡店是从一开始,就是无人看管。“熟悉的朋友都有这里的钥匙,什么时候想来,随时都可以来。”到现在,而店里也时常会多一些茶叶、咖啡豆,甚至绿植。
■专家点评:鼓励无人经营创新,引导社会良好风气 集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巨东红:目前厦门、漳州等地逐渐出现无人经营店铺,有卖书的,也有卖文具等小东西的,是一种大胆、新颖的经营模式。这些店铺能够生存下去的重要条件就是老板不看重盈利或至少不那么在意,他们都具有从容、对人性信任的心态。 无人经营店铺最直接的影响是节约人工成本。但在经营过程中,它们从客观上使得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能聚集在一起,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收益,也能兼顾收获精神层面的一些东西。 其实无人经营店并不是中国首创,在其他国家也尝试过。它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首先,对于这些无人店的经营者来说,他们可能不那么在乎盈利,而是在尝试一种创新的经营方式,这是对社会底线的考验,靠顾客的个人操守来维持;其次,不雇人也可以节省成本。我们鼓励这样的创新,对于形成社会良好风气是一种好的导向。
不管怎样,这还是一种营销方式,经营者追求的不一定是盈利,也可能是其他潜在的回报。此外,经营者还要考虑到可持续性,可能会面临经营不下去的风险。在无人监管和持续经营上要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毕竟无人店不是慈善店,中国才刚刚开始尝试,国民的素质也并不均衡..... 你们觉得呢?
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更多专业咖啡交流 请扫码关注微信:thinkingca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