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npinjie.com/file/upload/202208/04/123735551.jpeg)
1688年,伦敦Bride Lane, Fleet Street的一家咖啡馆里,人们正在激烈辩论。可可的到来则稍晚一些,在1657年,一则张贴在大街小巷的广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广告大致的内容是“来享用一杯西部印第安民族特色饮料可可”,而第一个向公众销售可可的正是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主教门教堂附近Queen’s Head Alley的一处小酒馆。一年之后,伦敦的另一家咖啡馆Sultaness Head Coffee House推出了他们的“中国特饮——茶”。自那时开始,茶就变成了伦敦最时髦的异域饮品。英国著名作家、政治家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曾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从未喝过如此奇特的饮料。” 这三种异域饮料的突然问世,顿时激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当时民众的反应大多是好奇,或是焦虑。企业家大肆宣扬这些饮料神奇的健康功效,而怀疑论者则声称这些饮品对人体有害。例如在1664年,一位茶叶商人曾自信地说道:“茶能消除噩梦,舒缓情绪,增强记忆力,同时还能让身体活力四射。”据佩皮斯记载,当时的药剂师还将茶当做是一种通鼻剂。 咖啡则被人们当做是“万能的灵药”。1660年,一则由詹姆士·高夫(James Gough)撰写的广告称咖啡无所不能,想要列举出它的好处简直是“天方夜谭”。他同时还列出了咖啡能够治愈的各种病症,例如痛风、脾病、风湿、头疼和消化不良等。此外,他还特别指出咖啡能够消除疲劳,帮助“学生们熬夜学习”。在1721年,更有人声称咖啡能够治愈黑死病。有关可可功效的报道更是络绎不绝,各类广告甚至是诗歌层出不穷,例如詹姆士·瓦斯沃斯(James Wadsworth)撰写的《In Praise of Chocolate》。瓦斯沃斯写道,一口纯可可不仅可以让女性怀孕,还能让生产时的痛苦一并消除!可可的美容功效更是让万众女性为之倾倒,当时的人们都相信咖啡能够“重焕青春”。所有时尚女性的枕边都少不了一杯香醇的可可,她们用特质的吸管细细品味,绝不让任何一滴滴落在她们高贵奢华的床单上面。 当然,如此的大肆宣扬必将招来反对的声音。当时有很多反对者质疑这些饮料不仅会影响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摧毁国家的整个工业。由于这些饮料均是热饮,反对者声称这些炙热的饮品会燃烧人的血液,摧毁人体原有的平衡(古希腊人相信人的身体是由四种液体所控制的,分别是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痰)。来自皇家社会学会的史蒂芬·黑尔斯(Dr Stephen Hales)更是用猪尾巴做实验,为人们验证热饮的潜在危害。
![](http://www.yinpinjie.com/file/upload/202208/04/123735961.jpeg)
1668年,几位聪明的绅士一边喝着咖啡抽着烟,一边交谈。同时有人对茶抱有疑虑,他们觉得喝茶会让人丢失灵魂,让大脑干燥,致使人们自杀,如果工人们喝茶,他们的工作效率便会降低,因为即便是工资最低的短工也会花得起钱喝茶。与茶相比,咖啡的处境也并不明朗。它曾被当做是“恶魔的饮料”。1661年曾有报道称咖啡会使男性失去男子气概。1674年,另有一则报道称咖啡会降低男子的生育能力,使家庭破碎,而英国女性则会因丈夫软弱无能而变得无比淫荡。有关咖啡的负面报道或许来自于它的异教出身,而可可则是因为它的天主教背景而惨遭质疑。据称,西班牙的天主教徒是第一批进行可可贸易的欧洲人,其在阿兹特克教中的特殊寓意同样令人生疑(在阿兹特克教中,人们将可可当做是血的替代品)。物理兼自然学家马丁·里斯特(Martin Lister)曾表示可可或许适合那些“饥肠辘辘的狂野印第安人”饮用,但绝不适合“饮食过量”的英国人啜饮。在17世纪60年代,可可更是被牵扯进了一则上层社会的性丑闻案件当中。当时的约克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七世国王)的一位爱妾登汉姆女士(Lady Denham)不幸患病身亡。诗人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表示登汉姆女士的死绝对与“致命的可可”有关。为此皇家组织了一次秘密尸检,尸检报告表示登汉姆女士并为中毒,但在死时她仍是一名处女。
![](http://www.yinpinjie.com/file/upload/202208/04/123735181.jpeg)
版权信息:以上文章转自公众号【CafeCulture啡言食语】,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请联系: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tips@coffeesal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