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阳,一说起高槐村,人们自然就会说起那里的乡村咖啡屋。这个小小的村子,在一年的时间里,长出11家咖啡屋,另有两家正在装修。这是怎样的一个村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咖啡屋出现在这里?咖啡屋给这个村子带来了什么改变?在新春的午后,记者走进了高槐村,走进这里的乡村咖啡屋。 制作手磨咖啡热爱文艺范儿租客将农房变身咖啡屋时间得追溯到 2014年。城里的文艺女青年胡蓉因为喜爱乡村,便在高槐村租下农户的一栋小楼,这里就成为好友享受自然和周末聚会的地方。 在闲聊中,喜欢喝咖啡的朋友便提议在这里开一间咖啡屋,不仅方便自己,说不定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来。 很快,这个提议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2014年底,经过三个月的装修改造,农家小院华丽转身,成为首家乡村咖啡屋。果然不出大家所料,很多城里人都慕名而来。一到周末,这家被称为离城“不远”的咖啡屋,人满为患。 胡蓉说,咖啡屋的定义是文艺的,拒绝麻将和饮酒,这里就是喝咖啡、发呆,享受阳光和空气。 不远咖啡的出名,让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个村子,聚焦到了乡村咖啡屋这个新事物上。 很快,村子往山里走的小河边,一块麦田上,出现了第二家乡村咖啡屋。 麦田咖啡就地流转了当地约10亩土地,有一大段河道围绕,还有树林果园,沿着河道修建的咖啡茶座,青山绿水尽入眼帘。据老板申小兰介绍,以后还要开展乡村越野自行车、垂钓、亲子农场体验等多类业务。 高槐村村支部书记何春芝介绍说,高槐村最大的卖点就是这里的环境,青山、绿水、阳光、空气,这些城里人特别向往的东西,在高槐无处不在,“另外就是高槐村确实距离城市不远,从德阳城区驱车也就10分钟车程。”兴起从一两家咖啡屋到乡村咖啡产业和不远咖啡和麦田咖啡的初衷不一样,随后在这个村子里兴起的10多家咖啡屋,都是奔着这个产业来的。“叶小姐的花园”老板刘兵以前是在德阳城区做餐饮,而且做得很大。但这个反戴鸭舌帽、穿着格子衬衣、系着围巾、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却看中了乡村咖啡产业。而缘起,只因为在乡村咖啡屋喝过一杯咖啡并晒了一下午太阳。将自己的餐饮店处理后,他全力以赴做乡村咖啡屋。花两万元租下这个靠近小河、有前后院的两层楼房后,除了咖啡,这个花园还装了烧烤、钓鱼、露营、餐饮等等内容。在后院,除了露营地,刘兵弄了两个集装箱改成客房,外表全用树皮装饰,看起来就像是木屋,和坡坎上的树林相映成趣。与刘兵有相似经历的是“木槿里”咖啡屋的女老板,他们不仅在乡村开了咖啡屋,还将红酒元素引入其中。如今,11家乡村咖啡屋,一到阳光午后便人满为患,要找个晒太阳的好位置,需要提前预约。改变咖啡屋遇上乡村,带来了什么麦田咖啡屋里,村民林英在这里打工。咖啡屋离自己的家只有几百米远,她早上在家里吃完早饭便到咖啡屋忙活。“活路比较简单,我们不懂磨咖啡,就是招呼一下客人,点饮品,然后端上去,等客人走了就收拾收拾清洁卫生。”林英说,每个月能拿到差不多2000元,跟在城里打工差不多。据介绍,全村像林英这样在乡村咖啡屋打工的人达二三十人,不用走远,在村子里就把钱挣了。房租收益和农副产品就地变卖,也是乡村咖啡产业带来的变化。由于高槐村原则上不允许外来业主在村里建房,因此这些咖啡屋基本上都是城里人来村里租用农户的房子改建而成的。据村支书何春芝介绍,这十多家咖啡屋,房租每家基本在2万元每年,“也就是说,村民足不出户每年就增收2万元。”咖啡屋兴起了,不但给村民带来了房租收入和就业岗位,一部分村民也看到了商机,借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开起了农家乐。村民米元会开起了“千和农庄”,另一家则开了乡村柴火鸡。如何让当地老百姓从村子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红利,当地党委政府也在积极思考。东湖乡党委书记任伟介绍说,乡村咖啡屋的发展,带动了村子乡村旅游的发展,去年一家大型观光农业企业在村里流转了300亩土地,从事观光农业。“我们也积极培训村民在服务、餐饮制作、农旅结合等方面的工作,让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同时鼓励在外发展较好的村民回村创业。”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