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了解到,原本这家店只做火锅,去年7月,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火锅店里卖咖啡。
这个反常操作,一下子就在社交媒体上火了。“烘咖啡豆的正宗老火锅!”小红书上,无论是咖啡圈还是火锅圈的粉丝,都纷纷到店打卡,甚至还有顾客为了喝一杯dirty来吃一顿火锅。

平日,这家店咖啡的日均出杯量达到了300杯+,就算放在专业咖啡馆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成绩。我了解到,这家店还不是“随随便便卖咖啡”,是自己烘焙、认真出品的,其联合创始人任安谦,以前也开过独立咖啡馆。在火锅店,他是怎么把咖啡卖火的?为什么吃火锅的顾客会为一杯咖啡买单?独立咖啡馆开进餐厅里,是不是一个好思路?


任安谦告诉我,围绕火锅场景,咖啡、冰品都是在做附加体验。在火锅承担主要营收压力的基础上,把咖啡价格压低,降低尝试的门槛。
“压低价格不是与同行竞争,对我们来说,顾客在吃火锅上已经花了钱,咖啡是附加体验,要超出顾客的期待。”

喝一杯酸梅汤,与喝一杯咖啡,对火锅店顾客来说,本质可能没有大区别。在优质与平价的“激励”之下,很多顾客都愿意做出尝试,从而点一杯咖啡的门槛大大降低。2. 定向做创意,让顾客感受到咖啡也能“解辣”既然在火锅店里卖咖啡,产品必要要与火锅相适配。这家店的菜单,从美式、拿铁、再到近两年流行的冰博克咖啡,甚至还有奶茶、冰汤圆、冰冰乐等,有咖啡,也有冰饮。

咖啡里的奶制品,本来就有解辣的功能。加上冰饮,产品结构和火锅场景相配,整个菜单都在突出解辣、清爽。他们还会专门针对火锅场景,创意咖啡产品。比如他们卖得最好的“柠檬大咖”,含有较多泡沫,大口喝下去的时候,泡沫在味蕾中散开,解辣的同时,酸甜的口感,还能让人胃口大开。

当你想吸引某一客群,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场景需求,寻找该场景与咖啡的交叉点。3. 给美式起名“解油美式”,从名字开始花心思在销售领域有个小故事:一个销售人员用1句话,就卖掉了一幅画。她是这样说的:“先生,这幅画挂在你家客厅,一定很漂亮。”——顾客有时候买的就是一种场景想象和感受。
财二舅就将美式咖啡取名为“解油美式”,与吃火锅的场景需求很一致,也让顾客打破了火锅与咖啡之间的认知界限。

4. 8元~20元的产品都有,吸引不同咖啡人群仔细看这家火锅店的饮品价格,从8元至22元不等,把价格带拉开,对应的消费人群也会扩大。比如,有的顾客是咖啡爱好者,尽管在火锅店,也喝一杯“认真的咖啡”,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有的顾客,就是想喝一杯清爽的咖啡,甚至咖啡饮料,自然也能接受平价带来的乐趣。

把价格带拉开,正好把不同消费诉求的客群一网打尽。



有了稳定的客流做支撑,咖啡的业务才能更好的开展。卖咖啡这件事,做好咖啡是“1”,有趣的体验、极致的服务是没有尽头的“0”,可以延伸出无限的打卡、复购场景。


统筹|妮可编辑|居居 视觉|江飞文章为咖门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