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小编声明,谣言止于智者,止于科学和理性。编编尽可能用科学的态度(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来阐释出现的问题。而“抗谣性”(对于谣言的理解和判断以及标准)则视个人情况而定!
开聊之前,放一道来自果壳网的“抗谣性”试题:
“饮料之所以好喝,是因为里面除了水还有各种各样的添加物质,下面哪一项关于添加物质的说法是危言耸听?A. 很多饮料中都有起云剂,会增加致癌风险,不能喝B. 高钙奶中加入钙剂,很容易破坏蛋白质体系的稳定,影响口感C. 汽水、苏打水、啤酒中的二氧化碳不仅会让它们 “冒泡泡”,还会赋予它们独特的味道D. 很多饮料呈现出来的颜色都是添加了食品色素的结果
(答案当然不会这么早给你……不服?就是这么任性,怎样!)
我们来数数奶茶的“流言蜚语”
1公斤奶精可调配100杯:珍珠奶茶事实上只是用几种粉末勾兑而成,奶精,塑料,芒硝和工业氯化镁等化学品尽是部分珍珠奶茶的主打原料。
红茶没有茶:一杯奶茶售价6-7元,如果加入口感浓郁的纯牛奶和茶叶,成本通常不会低于3元,租金加上固定成本,这些成本算下来,只能是“奶茶没有牛奶,红茶没有茶”,使用奶精和廉价茶包。
添加椰果或珍珠成分含塑化剂:很多商家都购买的廉价椰果,里面塑化剂、甜味素超标,长期食用,大人会影响身体消化、造成毒素无法代谢,孩子会影响身体发育。
水果奶茶添加日落黄、胭脂红等色素:水果奶茶为了增加水果的质感,不少奶茶店往里面加果肉,果肉五颜六色,“果肉很多都是经加工而成的产品,全部添加了色素等成分。除了白色果脯外,其他颜色的果脯都是添加色素形成的,比如日落黄、胭脂红等,不过这种东西喝个一两杯,人体不会感觉有异样。
糖浆没有糖:糖浆是经过现代工艺提取的果糖,它没有糖,形似蜂蜜但完全不是蜂蜜,没有任何营养。很多甚至可以使用于工业,有些低价的糖浆根本就是甜蜜素加淀粉所制。添加使用的芒硝和工业氯化镁会导致中毒。
热饮杯盖致癌:这些热饮料杯盖的材料是聚苯乙烯,受热后会释出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可能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增加癌症的风险。
……
小编已经数晕在厕所!!!!只能挑两个代表性的来粉碎了——
你为什么害怕添加剂
奶茶由于它香醇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日前有众多新闻报道都涉及奶茶含有多种危害我们健康的添加剂。于是,关于奶精、防腐剂、塑化剂、起云剂等等添加剂的各种危言耸听的消息都出现了!当然,添加轮胎、皮鞋之类的姑且也叫“添加剂”吧……
牛奶、奶精,别纠结了。北京晨报的一篇文章或许能给你解惑——
“奶茶使用奶精替代牛奶来调制,也不代表吃进去的都是反式脂肪。实际上,奶精中含有氢化植物油,的确可能含有反式脂肪,但含量并不高。调查数据显示,奶茶/奶精的反式脂肪平均含量仅为0.41克/100克。
“而且,反式脂肪酸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还是要看究竟吃了多少。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建议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应低于1%(注: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而据统计,我国男性和女性的TFA供能比均为0.2%,2011年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的居民的TFA供能比为0.3%。也就是说,我们中的多数人反式脂肪摄入量都不会超过推荐标准。
一个冰淇淋加入19种添加剂,有必要吗?
流言:一支雪糕有19种添加剂,25克蛋糕含17种添加剂,中国人每天吃近百种添加剂,长期食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特别是对儿童来说,危害尤其严重。
事实(食品安全博士,副研究员钟凯):近期“数添加剂个数”的热潮是个有趣的现象,因为正规企业一直都按国家规定把使用添加剂的情况标注在商品包装上,现在却被当成负面新闻报道,难道消费者要选择无标识的“三无”食品吗?一种食品中含有N种食品添加剂,其实这意味着要达到生产工艺和口感的要求,需要这N种食品添加剂,仅此而已。
(答案的分割线,你蒙对了吗,反正小编蒙对了)
正确答案:A(这道题中唯一的谣言)
2011年,台湾媒体曝光了台湾部分食品生产厂商向食品中添加一种“起云剂”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非法使用了更廉价的塑化剂DEHP。这次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关注。一时间,“起云剂”和“塑化剂”这两个很有台湾特色的名词变得家喻户晓,以至于许多人又惊呼“还有什么东西能吃?”
在谴责不法商家之余,我们也需要理性来看待真相——“起云剂”是一种正规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称作乳化香精。它一般用在橙汁饮料等产品中,作用是增加饮料浊度、稳定饮料体系。它属于增稠剂、乳化稳定剂的范畴,主要成分的使用范围和在食品中的含量限定,国家有明确的规定。
“起云剂”和塑化剂,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只是因为用廉价的塑化剂DEHP代替棕榈油,加到食品中后,能达到和正规“起云剂”比较相似的效果,所以有不良商家用对人体有害的DEHP来生产“起云剂”,从而导致了该起食品安全问题。
因此,因为饮料中含有起云剂,就判断饮料不能喝、会危害人体健康,是不科学的观点。
总结
食品添加剂安全不安全,得看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如果你嫌添加剂太多,那就只能选择最朴素的冰棍,里面最多会有点香精色素。如果连香精色素也无法容忍,那恐怕只能冲点糖水放冰箱里自己做冰块了。
热饮杯盖致癌吗?
好了,说完了原料成分和各种看不懂的化学词语之后,我们来看包装!
正值秋冬季节,饮品店热饮上市。真是分分钟都能被抓住把柄的感觉!(生活真是不易啊)咯,有媒体就报道称这些热饮料杯盖的材料是聚苯乙烯,受热后会释出苯乙烯单体,而苯乙烯单体可能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增加癌症的风险。(又要被这些词绕晕了)
我们还能和热饮吗?小编也爱喝好嘛!!为了搞清楚状况,小编看了一篇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阮光锋的解答——
首先,来看苯乙烯单体、聚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都是什么鬼——
“苯乙烯单体是芳烃的一种,是用苯取代乙烯的一个氢原子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聚苯乙烯树脂(树脂是高分子聚合物的统称),是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缩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塑料。通常所用的聚苯乙烯成型品则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经相应生产工艺加工制成。聚苯乙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中,例如:杯盖、塑料水杯等。
“在说到苯乙烯单体的致癌性时,很多人都会引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苯乙烯的癌症等级评价,称苯乙烯是2B类致癌物。苯乙烯单体被列入2B类,也就是可能导致人类患癌,但研究证据不充分。
“目前发现的苯乙烯致癌的研究,主要是使用大剂量苯乙烯饲养的老鼠。但这些实验中,致癌的“大剂量”达到每千克体重几十毫克,人类一般不可能到达这个摄入水平。
“至于热饮杯盖中释放的苯乙烯的健康危害,大家一定要先明确剂量决定毒性的观念,也就是说,杯盖释放出的苯乙烯是否会危害健康,还是要看它的量究竟有多少。
“在对包装热饮所用的聚苯乙烯包材的苯乙烯迁移的研究中发现,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一般不会超过其含量的0.025%。以此研究结果为参考,假设聚苯乙烯树脂中的苯乙烯单体含量是我国允许的上限0.5%,那么,一个热饮杯盖(一般重量约2-3g)中的苯乙烯单体的迁移量大约是3.75微克。而JEFCA制定的苯乙烯的暂定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是0.04 毫克/千克。对于体重为60千克的人来说,每日最大容许摄入量是2400微克。要达到这个危害量,相当于每天要饮用约107杯热饮,普通人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
尽可能地消除危害还是对的,给消费者的建议:
在买到塑料包装材料时,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遵守说明来使用。除非包装上有说明可以放在微波炉里加入,否则就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如果发现有破损或者变形,最好不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