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冲
★做出火山不断喷发一样的视觉效果,算起来发源于日本,属于日式冲法。 采用烘培度偏深的单品豆,在中央处小范围画圆(一元银币大小),造成不断重复闷蒸的过程。用新鲜的深烘豆的缘故,是因为深烘豆可以做到排放气体量充足,从而方便观察闷蒸包的状态。 这种方式,须耗费粉量较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前段的反复闷蒸过程可长达三分钟,是过度萃取的,后段会控制加大水流,造成萃取不足,去调整前段过萃的咖啡液。萃取完成后摇壶,令前后段咖啡液充分融合。 这种做法好处是得到醇厚,回甘好。但是要注意的是,用深度的意式豆尝试火山冲的时候,出来的味道是既苦又涩,而且持续很久,只带有少许回甘。但是好的单品豆又极少极少深烘的,还真不好找。玩法必备条件 1.豆子新鲜 2.水流得稳细 3.闷蒸要求高优点:能冲出近似法兰绒滤布醇厚结实的口感缺点:控制水流要求高,容易过萃,风味偏颇萃取条件豆量:20g水温:88萃取量:300ml萃取时间:2分半 +1.重点是在闷蒸这部分,闷蒸水量适量,确保注水量得全部浸湿咖啡粉,从始至终保持只在中心点注水,不要忽高忽低,决定咖啡的关键在于能否在1min左右萃取出第一滴咖啡。此法的重中之重就是闷蒸这部分。2.观察粉面状态呈现暗淡时,开始第二次注水,这里的注水还是得小心,最后一次注水完成。 深烘的坍塌状深烘视觉效果高于浅烘,但不是不适用于浅烘。火山冲泡法出来的浅烘豆普遍醇厚度要高于常见的1段流和3段流,摇壶适用于深烘豆,浅烘焙萃取无误的情况更适合直接喝。而浅烘部分的闷蒸和水流大小难度高于深烘很多,但闷蒸成功,之后1min的注水也是稳定的,之后的注水就可以大胆很多。 陨石冲
★:做出多重陨石坑效果,因此得名 就是在注水过程里,利用水流不断把中央的粉往边上推,做出一层一层被陨石撞击而成的陨石坑的效果。闷蒸过后,注水至覆没粉处,不多不少,然后逐步缩减注水范围,直至中央处,期间不可令水量注入过多,导致水淹没上层,也不可在水分萃干后注水。这种冲法,对冲煮者把握注水的时间和注水量,以及手法,具有极高的要求。对于粉量及萃取时间则并没有太高要求。这种做法主要是可以做到丰富的层次感,以及风味的凸显。不太好的地方是,很难把握好注水量和注水时间,对使用者要求实在太高。注水多了淹没上层分层就功亏一篑,注水时间不好,会令滞留液提前流光,再萃就会出现涩味。总体来说,可以用来营业出品,但是要求高,易做坏。也是偏向玩家为主。玩法必备条件 1.中深度新鲜豆子 2..水流高度,水注大小切换要求高优点:呈现出干净酸甜苦稠度都均衡,风味层次强缺点:粉层容易坍塌失败率高萃取条件:粉量:20g水温:88萃取量:300ml萃取时间:2分半 +萃取过程由4次注水所构成:1.第一次注水进行闷蒸。2.中心大力注水,沿着冒出气泡外缘往外侧绕圈注水。3.中心大力注水数秒,切换水流高度,壶口靠近咖啡粉,一面用中小水注画螺旋,然后挖粉般的状态向外拓展。水柱快到杯缘时,画螺旋回中心。这里就会出现漂亮的咖啡甜甜圈。4.最后一次大力注水只在中心点。结束后所残留的咖啡壁若是沿着滤杯的形状,皆为成功。 松屋式冲泡法
★自制金属架,需要用闷蒸盖,松下和义 1962年左右被构思的松屋式冲泡法,自行研发了不会妨碍粉层膨胀发展的线缝自制滤纸和金属架。滤纸采用考量到萃取水流的圆锥形,而专用滤纸金属架则是用来维持滤纸的角度。 和其他滤纸的咖啡粉放法不同,松屋式手冲法在注水,闷蒸法,以及萃取量都下了十足功夫。5人份只萃取3人份,剩下2人份用热水补足。萃取后即使经过一段时间,咖啡风味变化不大也不太会变浑浊,这就是松屋式最大的特点。 萃取参数(1人份,120ml)豆量:18g 研磨刻度:中粗研磨 水温:90度以上 萃取量:120ml 萃取时间:4min 烘焙度:城市烘焙滤纸:滤纸一贯以线缝制的圆锥形。由于是线缝,当大量萃取时,能够顺应大量注水的粉层膨胀而不会破裂。 自创金属架:50年前开发时为铝制,现在则用不锈钢制增加强度。 1.将咖啡粉倒入滤纸中,以量勺做洼洞,把咖啡粉分散到滤纸的侧面,使滤纸底部,侧面的粉厚度平均。 2.将咖啡粉中央注入小水注。水温约95度,手冲壶在距离粉面高越30cm处注水,想象是要将热水插入咖啡粉里头。因厚度均一,中央容易被热水渗透。 3.往中央注水,当热水约浸湿咖啡粉的一半粉量时,就开始往湿粉与干粉的交界线上绕水柱(划圈),等咖啡粉全部浸湿后停止。 4.咖啡粉全部浸湿后,就盖上盖子进行闷蒸,时间为3min,这时咖啡粉会膨胀,滤纸也会跟着胀起来。由于咖啡粉中的温度以80-82度最佳,若手冲壶内的水温下降,可趁闷蒸的时候加热。 5.闷蒸结束后,再次以细细缓缓地方式注入热水。从中央到外侧,从外侧到中央,冲到120ml移开。之字冲泡法
★使用器具为法兰绒,没有闷蒸步骤这是日本兰馆田原照淳先生研究自创的革新冲泡法,萃取时间为40s,原始数值为豆量16g,萃取量为150ml。它是将萃取立足在3个作用相异的阶段上,注水量从小-中-中大依序增加。萃取条件:豆量:18g研磨度:粗研磨水温:85+萃取量:180ml萃取时间:40s1.如上图的注水方式移动壶口,首先是注下小水注。分成3阶段萃取的第一阶段,为防止萃取不匀,以均匀注水为目的。(由于只会萃取出热水流过部分的味道,因此要绕遍所有咖啡粉) 2.淋遍热水,当法兰绒滴出的萃取液变浓时,水量加大。由于豆细胞呈现敞开的状态,没有闷蒸的必要。 3.当法兰绒滴落的萃取液颜色变淡,水量再度加大,最后的萃取,是为了让味道调和。 降温式手冲法
利用 HARIO V60 陶瓷滤杯进行中深烘焙咖啡豆的冲煮,并且避免萃取出后段杂涩味的高阶技巧!1、梯段式降温,降低尾段萃取率。缺点:总体风味会偏淡,口感单薄。2、直接放弃部分尾段萃取液。缺点:总体浓度会提高,风味会比较复杂。3、尾段大水流冲搅稀释。缺点:粉水比容易出现偏差,处理不好反而会造成尾段涩味增强。手冲参数:烘焙程度:中深烘研磨度:中度研磨咖啡粉16克,萃取液240克,粉水比1:15,闷蒸与第一段注水水温:88°C第二段注水水温:78°C第三段注水和最后一段大水流冲搅水温:68°C下面是具体冲煮手法:闷蒸:25克水,闷蒸20秒第一段注水:水温88°C,50克水,细水流绕圈注水法第一段降温——第一段注水后,倒80克凉水进去手冲壶降温。热水多少量,凉水多少度这个是独门秘笈,也是需要自己摸索的一个操作,如果有灵敏温度计的同学应该不难做到。第二段注水:水温78°C,50克水,水流比第一段稍大,依然绕圈注水。第二段降温——第二段注水后,倒80克凉水进去手冲壶降温。你可能真的需要一个灵敏的温度计。不过只要动作快,在萃取液面降下去之前调好温度是没问题的。第三段注水:水温68°C,70克水。这次已经可明显感觉到水流更大了(看水柱的倾斜角度啊~)。而且三段注水,一段比一段绕圈的速度要快。这一切都是为了萃取更均匀~重点讲解:最后一段大水流冲搅——看过台湾咖啡师冲煮的人一般都会比较熟悉这个操作。(再说一次,真不是赶时间)这是在第三段注水后,在水全部流完之前,用大水流把咖啡粉搅拌翻滚起来,加快滤水速度,避免最后一段水过滤太慢导致过萃。很多同学都会有这种情况,前两段注水因为咖啡粉排气膨胀,颗粒之间缝隙较大,所以流速还算快,到了第三段注水后,咖啡粉排气基本完毕,沉在滤杯底部(尤其是细粉),更由于滤纸被细粉堵塞,滤水速度立马降下来,导致尾段过萃,咖啡偏涩。这就是有些冲煮教程里会有“尾段不要”的原因,当然,弃尾段就相当于减小粉水比,提高浓度。部分图片及内容参考:《达人开课教你手冲好咖啡》 手冲爱好者必备好书,专业咖啡馆身边的咖啡实战指南,台湾正版现书《达人开课,教你手冲好咖啡》,23位日本人气咖啡馆师傅亲自教学,传授最独到的手冲咖啡技巧,滤纸、法兰绒、金属滤网等不同手冲方式,都为冲出一杯好咖啡。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来源于《达人开课,教你手冲好咖啡》,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自制金属架,需要用闷蒸盖,松下和义 1962年左右被构思的松屋式冲泡法,自行研发了不会妨碍粉层膨胀发展的线缝自制滤纸和金属架。滤纸采用考量到萃取水流的圆锥形,而专用滤纸金属架则是用来维持滤纸的角度。 和其他滤纸的咖啡粉放法不同,松屋式手冲法在注水,闷蒸法,以及萃取量都下了十足功夫。5人份只萃取3人份,剩下2人份用热水补足。萃取后即使经过一段时间,咖啡风味变化不大也不太会变浑浊,这就是松屋式最大的特点。 萃取参数(1人份,120ml)豆量:18g 研磨刻度:中粗研磨 水温:90度以上 萃取量:120ml 萃取时间:4min 烘焙度:城市烘焙滤纸:滤纸一贯以线缝制的圆锥形。由于是线缝,当大量萃取时,能够顺应大量注水的粉层膨胀而不会破裂。 自创金属架:50年前开发时为铝制,现在则用不锈钢制增加强度。 1.将咖啡粉倒入滤纸中,以量勺做洼洞,把咖啡粉分散到滤纸的侧面,使滤纸底部,侧面的粉厚度平均。 2.将咖啡粉中央注入小水注。水温约95度,手冲壶在距离粉面高越30cm处注水,想象是要将热水插入咖啡粉里头。因厚度均一,中央容易被热水渗透。 3.往中央注水,当热水约浸湿咖啡粉的一半粉量时,就开始往湿粉与干粉的交界线上绕水柱(划圈),等咖啡粉全部浸湿后停止。 4.咖啡粉全部浸湿后,就盖上盖子进行闷蒸,时间为3min,这时咖啡粉会膨胀,滤纸也会跟着胀起来。由于咖啡粉中的温度以80-82度最佳,若手冲壶内的水温下降,可趁闷蒸的时候加热。 5.闷蒸结束后,再次以细细缓缓地方式注入热水。从中央到外侧,从外侧到中央,冲到120ml移开。之字冲泡法
★使用器具为法兰绒,没有闷蒸步骤这是日本兰馆田原照淳先生研究自创的革新冲泡法,萃取时间为40s,原始数值为豆量16g,萃取量为150ml。它是将萃取立足在3个作用相异的阶段上,注水量从小-中-中大依序增加。萃取条件:豆量:18g研磨度:粗研磨水温:85+萃取量:180ml萃取时间:40s1.如上图的注水方式移动壶口,首先是注下小水注。分成3阶段萃取的第一阶段,为防止萃取不匀,以均匀注水为目的。(由于只会萃取出热水流过部分的味道,因此要绕遍所有咖啡粉) 2.淋遍热水,当法兰绒滴出的萃取液变浓时,水量加大。由于豆细胞呈现敞开的状态,没有闷蒸的必要。 3.当法兰绒滴落的萃取液颜色变淡,水量再度加大,最后的萃取,是为了让味道调和。 降温式手冲法
利用 HARIO V60 陶瓷滤杯进行中深烘焙咖啡豆的冲煮,并且避免萃取出后段杂涩味的高阶技巧!1、梯段式降温,降低尾段萃取率。缺点:总体风味会偏淡,口感单薄。2、直接放弃部分尾段萃取液。缺点:总体浓度会提高,风味会比较复杂。3、尾段大水流冲搅稀释。缺点:粉水比容易出现偏差,处理不好反而会造成尾段涩味增强。手冲参数:烘焙程度:中深烘研磨度:中度研磨咖啡粉16克,萃取液240克,粉水比1:15,闷蒸与第一段注水水温:88°C第二段注水水温:78°C第三段注水和最后一段大水流冲搅水温:68°C下面是具体冲煮手法:闷蒸:25克水,闷蒸20秒第一段注水:水温88°C,50克水,细水流绕圈注水法第一段降温——第一段注水后,倒80克凉水进去手冲壶降温。热水多少量,凉水多少度这个是独门秘笈,也是需要自己摸索的一个操作,如果有灵敏温度计的同学应该不难做到。第二段注水:水温78°C,50克水,水流比第一段稍大,依然绕圈注水。第二段降温——第二段注水后,倒80克凉水进去手冲壶降温。你可能真的需要一个灵敏的温度计。不过只要动作快,在萃取液面降下去之前调好温度是没问题的。第三段注水:水温68°C,70克水。这次已经可明显感觉到水流更大了(看水柱的倾斜角度啊~)。而且三段注水,一段比一段绕圈的速度要快。这一切都是为了萃取更均匀~重点讲解:最后一段大水流冲搅——看过台湾咖啡师冲煮的人一般都会比较熟悉这个操作。(再说一次,真不是赶时间)这是在第三段注水后,在水全部流完之前,用大水流把咖啡粉搅拌翻滚起来,加快滤水速度,避免最后一段水过滤太慢导致过萃。很多同学都会有这种情况,前两段注水因为咖啡粉排气膨胀,颗粒之间缝隙较大,所以流速还算快,到了第三段注水后,咖啡粉排气基本完毕,沉在滤杯底部(尤其是细粉),更由于滤纸被细粉堵塞,滤水速度立马降下来,导致尾段过萃,咖啡偏涩。这就是有些冲煮教程里会有“尾段不要”的原因,当然,弃尾段就相当于减小粉水比,提高浓度。部分图片及内容参考:《达人开课教你手冲好咖啡》 手冲爱好者必备好书,专业咖啡馆身边的咖啡实战指南,台湾正版现书《达人开课,教你手冲好咖啡》,23位日本人气咖啡馆师傅亲自教学,传授最独到的手冲咖啡技巧,滤纸、法兰绒、金属滤网等不同手冲方式,都为冲出一杯好咖啡。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来源于《达人开课,教你手冲好咖啡》,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