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在咖啡生豆麻袋里,你是否有注意到这两种小虫?印度谷螟咖啡果小蠹这种小虫叫印度谷螟(míng),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昆虫,世界性分布,以幼虫在仓壁及包装物等缝隙中布网结茧越冬,通常1年发生4~6代;在温暖地区,一年可发生7~8代,在10℃以下的温度,印度谷螟无法繁殖。印度谷螟是面粉或其他研磨产品的主要害虫,是健康和干燥谷物的次要害虫,有关研究发现,这种名为印度谷螟的虫子对咖啡植物影响并不大,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咖啡生豆上会出现一些咖啡生豆上出现虫钻的孔,但截止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纪录说明这些虫蛀孔是印度谷螟所为,但是它很有可能会在生豆包装表面钻孔,因此,想要防治印度谷螟可以将咖啡生豆存放在仓储条件保持在恒温恒湿。另外一种咖啡小虫则对咖啡生豆的质量造成了威胁。咖啡果小蠹,是一种蛀食性害虫,属害虫类,雌成虫在咖啡果实端部钻孔,蛀入果内产卵。卵、幼虫、蛹均在果内完成发育,成虫羽化后钻出果实,90%-100%的高湿度有利于成虫羽化,大雨也可促进成虫从落果中羽化。咖啡果小蠹原产非洲,该虫主要为害成熟的果实及种子,主要寄主为咖啡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分布于东南亚、西亚、非洲、大洋洲、南美等主要咖啡产区,其体形较小,其成虫也不过芝麻大小,雌虫交配后,在咖啡果实的端部钻蛀一个孔,蛀入果内产卵,并且在新浆果重复生命周期。据相关数据显示,受该虫危害后,咖啡豆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下降,严重时成熟果被害率达96%,收获量减少73%。即使经过除害处理,因虫体遗留在咖啡豆内部,不易分离,也会造成咖啡品质降低,被我国列为禁止入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录。咖啡果小蠹危害在巴西造成的损失有时可达60%-80%;在马来西亚咖啡果被害率曾达90%;在科特迪瓦咖啡果受害率曾达50%-80%,给咖啡生产国造成巨大损失。尽管这种害虫无处不在,食品安全部门对进境的咖啡豆应该严格把好关,另外虽然印度谷螟不是以咖啡生豆为食,但由于处于咖啡浆果内部,很难用杀虫剂来对付,为了保险起见,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请教专业人士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