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咖啡说起来是有段典故,话说星巴克进来中国,餐单上写了 espresso 意大利咖啡,每次客人点单都要解释一次,往往客人盲目点了,拿到的咖啡却是又浓又黑有分量少,经常闹出不愉快。于是有人支招,不如叫功夫咖啡,因为中国人都知道功夫茶,那叫功夫咖啡大家就好理解了!

Espresso,又称意式浓缩咖啡,此处略去800字,各种专业知识可以参考度娘或星爸爸的partner。平常Espresso有两重含义:既是半成品-制作所有奶咖的基底,又是列在菜单板上可以单点的饮料,本文章里老白主要讲后者,为了致敬北京星巴克的创始人孙大伟先生,下面以他首推的功夫咖啡的名称代替。为什么总说意大利人喜欢喝功夫咖啡呢?还得站着喝?目前看到的各种解释都不太靠谱,尤其说是因为意大利人忙,可看旅游功略和电影里,那里各种Piazza都是坐着喝咖啡的意大利人,再说历史上意大利连埃塞俄比亚人都打不过(据说是为了咖啡豆打的),得有多散漫啊,能忙得连咖啡都站着喝?

还是等老白以后有时间去亲自考察下吧。 有的国内咖啡师观察到的意大利人和法国人来国内就爱点功夫咖啡,就认为他们爱喝,其实,怎么知道不是他们对国内的牛奶不敢尝试?呵呵。

其实老白个人更倾向于的解释是:他们喝了几百年的咖啡,口味已经逐渐变重了。你看那些吸毒的,刚开始是用吸的,后来不过瘾啦,就改扎针了,一个道理,都是上瘾的玩意儿。

现在所谓的意式咖啡不过是近百年的历史,在这之前,意大利人也好其他欧洲人也好,喝的都是“淡”咖啡,可以加牛奶,再早,经济还比较落后没那么多牛奶的时候就是喝土耳其式的咖啡,拿个小壶咕嘟咕嘟煮,想喝浓点多煮会儿。有人说不是欧洲有摩卡壶么,那壶也是在20世纪初才有的,欧洲人之前已经跟土耳其学习喝了三四百年咖啡了。那时候奥斯曼土耳其老牛逼了,脑补下电影《后宫》吧,小年轻们可以下来看看。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人要不要学欧洲派头,喝功夫咖啡呢?还得滋溜、滋溜两口干。其实,咖啡就是种饮料,你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功夫咖啡只是喝法之一,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咖啡。满嘴渣子的土耳其咖啡(壶挺好看的)

越南的炼乳咖啡(嗜甜者的最爱)

马来的拉咖啡(据说可以用丝袜...)

日本的赛风(虹吸的洋名儿)

香港的鸳鸯(阿SIR和大哥们都钟爱的)

还有,星粑粑的星冰乐-冰卡布奇诺(意大利咖啡馆里你找不到这个的)

在埃塞俄比亚,咖啡的起源地,人们就是拿棒槌把炒熟了的咖啡豆捣碎,放水里一起煮开了喝,你说人家喝的不叫咖啡?

只是各地有各地人的不同口味而已,无关孰优孰劣。在中国开咖啡店就甭TM给我拽什么北意南意,我就喜欢中式喝法(至于是什么,暂时还没摸索出来,也许北京人可以试试局气咖啡-Espresso加豆汁儿,配着焦圈儿喝?)

其实,据笔者十几年的观察,大部分中国人还是喝不惯功夫咖啡的,毕竟上瘾还没超过一代人呢,何况中国人本身口味比较清淡,当然,四川人可能例外(估计功夫咖啡的销量比例到了四川重庆肯定比较高)。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先进入并引导市场的连锁咖啡馆的ESPRESSO咖啡豆太差,把大家喝坏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功夫咖啡太浓,太呛,也太少(绝大多数去咖啡馆的还是去聊天或者发呆的,杯子里咖啡两口喝没了,你叫我们怎么聊?怎么装?怎么相亲?

从咖啡馆的销售统计上也可以看出来,功夫咖啡一般都是销售榜的垫底,甭管你做的多牛逼。 一般喝功夫咖啡的国人就三种人,一种是欧洲呆久了口味变了的(吃炸酱面必须放番茄酱的);第二种就是考(ti)察(guan)的,毕竟ESPRESSO是奶咖的基底也就是咖啡店的基底,好坏直接影响几乎所有咖啡的口味;第三种就是不太了解咖啡的一般顾客,常常点最便宜的或者把菜单上的都尝一遍,这种恐怕占大多数。对于第二种专业人群来说,一般情况下,好喝的Espresso不一定做出来的奶咖就好喝(好男人不一定就是个好丈夫,这就理解了),所以也不一定是真喜欢喝功夫咖啡的。考虑到一般顾客,笔者建议咖啡馆干脆就把功夫咖啡(Espresso)从菜单板上划掉吧,不然很容易让麻瓜点完了一喝,我擦,这是什么鬼咖啡?还心疼钱呢,然后很可能对这家店、甚至对所有咖啡留下非常恶劣的印象。

对于懂行的人来说,他自然知道你能做Espresso,也会做Espresso供品尝。(当然,笔者在某连锁也碰到过单加一份Espresso,partner居然说POS机上没有输入项拒绝给做,我顿时呆木若鸡。)综上所述,如果您就想喝黑咖啡,首选是手冲或者虹吸等手工滤泡方式,如果没有,可以选择美式咖啡或浓度介于Espresso和美式之间的Lungo,就把功夫咖啡留给有功夫的人吧。

附送TIPs:其实,喝不惯功夫咖啡,可以尝试用Espresso做的各种饮料,不仅仅拿铁和卡布奇诺(牛奶太多,严重怀疑当初咖啡师拿了欧洲奶商的回扣)
少加一点牛奶,Flatwhite (小白咖啡)、Piccolo(迷你拿铁)都是新流行起来的奶咖,牛奶量比传统拿铁减少了很多,笔者喜欢在Espresso里仅加入一点点牛奶(不超过Espresso的量),就很好喝;加一点糖,也可以换成蜂蜜、枫糖、黑糖;加苏打水,加到北冰洋汽水里,加到秋林格瓦斯,加到加多宝里,(我都没试过呢,但真的可以尝试)加奶沫-Macchiato(玛其朵);加一点奶油-康宝蓝;加一点酒:百利甜,格拉帕酒,非主流的话可以试试加牛二(嘿嘿)。----这时候Espresso就是调酒师手里的一份基酒而已,可以试试各种创意,好不好喝听自己嘴巴的,别听别人嘴巴的。不用担心被黑暗料理界收了,本来咖啡就是黑色系的。| 笔者简介:星巴克北京首任财务总监,会计师,重症咖啡控。
版权信息:以上文章转自公众号【咖啡饕客】,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原文作者: 老白侵权请联系: 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 tips@coffeesalon.com
咖啡是一个世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窗口。我们是咖啡的传教士,只为把咖啡最真实的呈现给你。咖啡沙龙小编微信号:saloncoffee,欢迎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