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走访咖啡庄园,让我对咖啡加深了感情,也珍惜每一杯来到身边的好咖啡。
一颗咖啡豆,被埋在土里,长成幼苗,然后被移植,种进咖啡园,便开始了第一次生命历程。
这棵咖啡树大概在3--4年之后长成,可以开花结果。咖啡树开一种白色的如茉莉的小花,带有淡淡的清香,花期很短,大概只有两三天。
咖啡在花谢之后开始结出果实,果实开始是青绿色,慢慢的开始转成黄色,橙黄,成熟后便是那种像樱桃般的果实,所以咖啡果也被叫做“cheery”(咖啡樱桃)。
▲张叔叔…云澜咖啡庄园创始人,持之以恒种咖啡16年的勤恳咖啡农…每年有将近300个日夜都在山上风餐露宿。咖啡农在咖啡果成熟后开始采摘,采摘分为手工采摘和机器采摘两种方式。一般罗布斯塔豆或者大面积种植的质量一般的豆子为提高效率减轻成本采用机器采摘,那样就会把熟好的豆子,未成熟以及熟过头的烂豆一起采下。另外一种方式是手工采摘,手工采摘相当耗费人力,大约占了咖啡豆处理成本的一半。精品的咖啡豆子,要经过精挑细选的采摘,只捡熟好的,没有瑕疵的豆子,因为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咖啡果成熟的时间也不完全一样,所以咖啡农大概要经过七遍的采摘。
咖啡果实在采摘完之后便被运送到加工厂进行加工,脱去果皮。加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水洗法,也叫湿法。水洗法是把咖啡果实用机器脱皮脱胶后,流进水槽里让其发酵,发酵十几个小时后再将粘膜去除,再进行干燥处理。根据生产地条件不同,干燥处理有的直接日晒晒干,有的采用烘干机烘干。
另外一种就是日晒法,也叫干法。就是在果实采摘后直接放在太阳底下晒,大概两个星期后果皮萎缩,然后用机器去除残余果皮,得到咖啡豆。一般优秀的阿拉比卡豆子都用湿法处理,这样可以保证咖啡豆不被杂味污染,而且口感上更清爽纯净,但湿法处理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在一些干旱国家如也门就只能采用干法,但干法处理虽然味道容易有杂味但在醇度和甜度上比湿法处理的更胜一筹。
加工好的咖啡豆通过分级分等以不同的价格销售给豆商,因为世界上大多数生产咖啡豆的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所以好的咖啡豆都被出口到国外,而种植咖啡豆的农民们只能喝那些没有冠上等级的一般豆子。
咖啡豆漂洋过海,从原产地来到消费国,转到烘焙商的手里,咖啡遇到烘焙师。这时,咖啡开始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历程。烘焙,是决定咖啡味道的最重要因素,烘焙的深浅,直接决定了咖啡豆的酸,苦,甘味和醇度等一系列味道,多一分则过之,少一分则味道不足。在好的烘焙师的掌控下,咖啡豆经过火的历练,可以把潜藏在自身的各种美好的味道散发出来,从而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但如果不入流的烘焙师,完全可以毁掉一批绝佳的豆子。
烘焙好的咖啡豆,趁着新鲜,趁着正青春,下一个面临的就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咖啡师。其实在决定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占60%,烘焙占30%,最后咖啡师的萃取只占10%,但是要想得到一杯好咖啡,缺一不可,所以最后这与咖啡师的相遇,便是决定咖啡豆第三次生命的一次。一名合格的咖啡师,首先要有高超的技术,熟练操作制作工具,熟悉咖啡豆特点,知道怎样做才能把咖啡豆的特性全部挖掘出来,最大程度的展现咖啡的味道。另外,刨除技术层面的因素,更深的一层是是否用心,是否诚心,这个不止咖啡如此,就像母亲在为我们做饭时满怀爱心一样,做餐饮的人,只有自己带着一颗诚心,带着一颗对材料的珍惜,为了让饮用者满意,而尽全力去做,才能做出最好的味道,也才能做出最真的味道。咖啡师也只有珍视每一颗咖啡豆,为了让客人喝道咖啡最纯正的味道而精益求精,带着一颗爱心去做,才能做出好的咖啡,也才能让这充满鲜活生命的咖啡豆的生命得到完美的诠释。
这样回顾起来:咖啡从生命之初到化作一杯咖啡来到我们面前,这其中包含着多少故事!一粒沙里,便能窥见小小的世界,一粒咖啡豆中,同样可以窥见不同的人生!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由阿啡整理发布,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