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左)错误的舌头味蕾区 | 右)正确应是舌头每个区域都能感受酸甜苦咸
喝咖啡真是个麻烦事,你看,还没普及到人人 take away 就有了各色围绕它的争论,热闹非凡。一不小心,圈外人还以为这真是个大金矿,奋勇扎进来。小道消息君在小道问答里谈过,大意是如果全民都在讨论“梦想开一间咖啡馆”,只能说明这个行业门槛极低。同理,咖啡技术也是门槛极低的专业技能。理解能力没有问题,再稍微带上一点基础算术能力,十之八九,就能聊上几句咖啡术语。可是,门槛低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为这个领域的拔尖。花时间、下功夫以及正确的学习、练习才是掌握这项技能的秘诀。我从未见过哪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如此热衷去向普通消费者诉说专业技巧,行内人士抱怨普通消费者“你们根本不懂精品咖啡”、“客人需要引导”等等论调也就不足为奇。要我说,不是消费者被引导的不够,而是被引导太多,且是错误的太多。啤酒、茶一喝,就知道好坏,为什么不相信消费者一喝也能分辨咖啡好坏?正是急于去引导消费者的专业人士用专业领域的技术用语吓坏了初尝咖啡的消费者,他们只好呼啦啦的叫着“咖啡太高深啦”却再也不来了。摘录几个典型消费者被“片面引导”后常爱问的问题,好啦,测一测你是不是伪专业咖啡客吧。为什么有的咖啡闷蒸时泡很厉害,而你的却鼓不起来,不是说新鲜好咖啡都会鼓起来吗?呵呵。闷蒸属于咖啡萃取六大要素的冲泡技巧一环,它的目的是咖啡冲泡(滴滤式手冲)时,排放掉咖啡粉内部不溶于水的气体,使得后续的萃取过程更充分。新鲜的咖啡通常在这一步骤,鼓起的非常厉害;反之,不新鲜的咖啡则很难隆起,可是这并不是判断咖啡新鲜的关键。浅烘焙的咖啡,特别在水温不够高的情况下,极易出现隆起状态不理想的局面。此时这支浅烘焙的咖啡容易出现萃取不足、尖酸、低甜,“闷蒸不隆起”不是它难喝的原因,要改变的是水温、是研磨粗细。有句名言特别好,来自朋友@歪歪 的引述:闷蒸难道是女人的罩杯,越鼓越好吗?你们感受一下。我看网上很多日式手冲方式会讲究“注水如何画圈”、“一定要控制水流粗细度”等,你能告诉我你烘焙的咖啡怎么注水比较好吗?网上!网络很复杂你不知道吗!它没说明白的地方是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原因极其简单,同闷蒸的道理类似:竭尽所能做到充分萃取。所以,如果你能做到充分萃取,忘掉狗屁的闷蒸与注水粗细吧,给你一支筷子搅一搅,说不定萃取的更好喝。你的咖啡醒豆时间多长?需要等待咖啡放置4天后再喝吗?现实情况是无法保证烘焙后的咖啡面对怎样的一个储存环境,针对咖啡风味走向的测试无法完整进行。而从专业评判咖啡好坏的角度看,烘焙后8-24小时内就可全面去判定一支咖啡风味好坏。所以,收到一包咖啡豆立即冲泡,就是对这支咖啡最好的礼遇。这类的提问太多,除了以上几个关于咖啡萃取的,还有更多涉及咖啡种植、处理、烘焙各类环节。如果你是一位消费者,忘掉规矩、术语去喝一口咖啡;作为专业从事者,还是加倍练几把刷子再来去引导吧,否则,“我师父说顺时针浇水,咖啡最好喝”。请问,你的师父是谁?这是我喝咖啡的方式,是不是很Cool
版权信息:信息:以上文章转自公众号【少数派咖啡】,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出自: 少数派咖啡原文作者: 吴凌波侵权请联系: weixin@coffeesalon.com投稿合作: tips@coffeesalon.com 咖啡是一个世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窗口。我们是咖啡的传教士,只为把咖啡最真实的呈现给你。咖啡沙龙小编微信号:saloncoffee,欢迎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