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 单品咖啡 最早开始,咖啡多半被制成低品质的速溶式咖啡包,或者与牛奶等调味料搭配成咖啡特调。咖啡特调的流行,让产业的供需两端产生改变,早期咖啡的命名多半以产地的出口港取名,比如巴西圣多斯、也门摩卡等。这些咖啡经过海运,抵达消费国当地的烘焙工厂进行烘焙后,进入大大小小的咖啡厅。不过即使是同一个出口港的咖啡,也会随着上游端的生产水平而有不同。 20世纪初期,消费者的品味水平提升,咖啡界开始重视起生产履历。从大范围的产地国、种植产区到更详尽的咖啡庄园、合作社、果实处理厂。透明的生产履历能够避免良莠不齐的咖啡混杂在一起,这种来自单一产区,制作过程不会混入其他产地的咖啡,被称为「单品咖啡」(single origin coffee)。「单品咖啡」的重心和意义不在于咖啡究竟来源于单一产区、单一处理厂还是单一品种、单一批次,而在于其生产履历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 单品咖啡的提出对产业是个三赢局面,对消费者来说大幅降低买咖啡豆踩雷的机会,同时鼓励生产者种出品质更好的咖啡豆,并让咖啡师与烘豆师可以清楚认识自己所冲煮的咖啡。但是单品咖啡只能藉由产地来源的分类进行筛选,并没有真正从品质上挑选咖啡。所以,即便同是单品咖啡,也会因为生产条件不同而有品质优劣之分。 精品咖啡 所以,单品咖啡仅仅显示了产品具备透明的生产履历,仍旧无法作为高品质咖啡豆的保证。为了解决单品咖啡不能解决的问题,许多咖啡爱好者开始提倡精品咖啡(speciality coffee)。「精品咖啡」承袭了单品咖啡重视「生产履历」的基础,强调咖啡种植的环境如红酒庄园一般,「风土条件」与「微气候」对品质影响甚巨。精品咖啡的定义更会随着消费市场的品味不断改变。 比方说,精品咖啡在1978年的定义是「在特别气候与地理条件下培育出具有独特风味的咖啡豆。」而在2009年,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又重新定义:「杯测分数通过80分以上者称为精品咖啡。」随着世代交替,新的科技、新的观念会一直涌入咖啡产业里,咖啡的爱好者们也会继续为精品咖啡找到新的答案吧。 精品咖啡常见的名称资讯 在精品咖啡的世界里,尤其重视咖啡的品种、产地、处理方法,因为这些都会大大影响精品咖啡豆的风味,同时也会影响到我们该如何烘培、冲煮这些咖啡豆。所以咖啡业者习惯上会在名字标注以下讯息: 产地的国家:例如埃塞俄比亚、巴西、印尼等等,这是一定要写的。 产地的州/省/县市/村庄:这部分是状况而定,例如罕贝拉或是耶加雪菲,如果有的话会写。 精品咖啡豆的庄园:例如希望庄园、翡翠庄园。但不是每种咖啡豆都由庄园来生产,有时可能会是合作社、处理厂统一生产出售,所以这题也不是必写。 精品咖啡豆的处理方法:例如日晒、水洗、半日晒、湿刨法、蜜处理、厌氧处理等等。这些处理方法会因为发酵与化学变化,改变咖啡的酸味、香味、苦味等等。所以也是非常重要的必要资讯。 精品咖啡豆的品种:精品咖啡几乎都是Arabica阿拉比卡这个物种,而一般平价咖啡或是速溶咖啡粉之类的,则多数是使用Robusta罗布斯塔这个物种的咖啡。但因为阿拉比卡底下还分成数千种不同的品种咖啡豆,而且大部分还未被人们发现与栽培研究,所以有时不一定会列出咖啡的具体品种(例如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品种通常统称埃塞原生种),除非是特别有名需要注意的品种,例如波旁、铁皮卡、瑰夏等等。 精品咖啡豆等级:例如「埃塞俄比亚日晒Aricha G1」里面的G1便是埃塞俄比亚自己对咖啡豆的分级法,G1是Grade 1的意思,是最高级。每个国家的分级法不同,所以这也不是一定要标示的资料,基本上精品咖啡几乎都是该国最高级的咖啡豆。 为何我们要喝精品咖啡? 过去一般人对于「咖啡」的印象不外乎就是「苦」,这来自第二波咖啡潮流中「深烘焙」所造成的风味印象,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咖啡文化也演变为推广「中、浅烘焙」的第三波潮流,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专有名词『精品咖啡』,精品咖啡简单定义为「能够表现出具有产区独特风味的优质咖啡」,在过去第二波文化「深烘焙」由于焦化较重使得咖啡产地本身的风味流失,无法明确地辨别咖啡品质和了解产地特色,现今第三波咖啡潮流以中、浅烘焙为主的『精品咖啡』,减少了焦化风味、更凸显了咖啡产地的风味特色,让我们能够享受咖啡真正的迷人风貌,这就是为何我们该喝精品咖啡。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