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 本篇将透过咖啡的历史与迁徙,来分析咖啡品种名称的由来,还有品种间的关系又是为何呢?! 透过科学与植物的形态学,一一观察与分类,我们会发现流通在世界各地的品种,几乎都是来自同一个古老树种,时间一代一代慢慢的衍生出不同的树种样貌。 为什么上篇文章【咖啡树种有哪些?揭开咖啡的神秘面纱吧!(一)】中提到咖啡品种,在埃塞俄比亚内估计至少还有2000至3000种,但并不是每一个树种都离得开埃塞俄比亚,找到适合的环境继续扎根繁衍下一代。 根据历史的记载,从埃塞俄比亚跨越红海到了也门,荷兰的贸易商人偷偷移植咖啡树到爪哇岛,或当作赠品将咖啡树带往法国。最后更因为欧洲强权的殖民时代,咖啡树又飘洋过海到了印度、加勒比海、美洲等适合种植的区域繁衍下去。 当时的咖啡树一一被带到新的环境种植,当咖啡树到了一个新环境时,这时植物基因的光谱范围变小,品种就因种植环境的差异渐渐开始演化。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树被移植到世界各地,为什么全世界的咖啡数种却只有几十种在商用中存在着呢? 其实并非所有的咖啡树都可以离开埃塞俄比亚到其他环境生长,由于咖啡树种对于种植环境的条件非常严格,所以没有好的条件它也是不肯嫁过去的。 让我们继续认识手中的那杯咖啡,究竟来自哪个品种而该品种又从何而来吧! 迁徙世界各地的咖啡品种是谁? 咖啡品种之母 现在的科学技术透过采集植物的DNA,透过基因比对将相近基因逐一分类,但这样的品种辨别方式太过昂贵,也不够即时,对于购买咖啡豆的人与农民而言其实一点都不方便。因此咖啡买主或研究人员都会先观察植物的外观进行品种的初步判定。 拿购买苹果做为举例,苹果有分酒红色、绿色或是红色带黄色的苹果,苹果的表面较光滑、较粗糙的差异等,都是透过观察不同苹果的外观差来进行需求选购。 然而这样辨别方式称为「植物形态学Morphology」,根据咖啡树的外观,包括叶片、叶脉的形状、颜色,咖啡树的高、矮、大、小,咖啡树支节的间距长短,咖啡果实的颜色外观等来辨别咖啡品种。 那么究竟是什么品种被陆续带往世界各地呢? 铁皮卡Typica 最早从埃塞俄比亚被带往世界各地的咖啡树种,透过采样分析后发现几乎都属于阿拉比卡种_铁皮卡Typica品种,而铁皮卡Typica可是第一个用来形容咖啡品种的名词。Typica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平凡的,也就是说铁皮卡Typica是世界各地最平凡看的见的咖啡品种。 后来在世界各地所种植的咖啡树,会因为环境的条件因素而进行自然的突变,使咖啡树本身的样貌与果实产生变化,进而衍生出不同的品种。 透过植物形态学观察,铁皮卡Typica有以下几种特征可以辨识嫩芽的部分呈现青铜色叶片末端尖尖的且有着优雅的卷曲 Maragojipe Maragojipe是巴西的一个小镇,在小镇外围种植铁皮卡Typica的平原,发现此区的咖啡树有着较大的树干、叶子、咖啡果实及种子。当地的农民将此咖啡种子个别独立栽种后,发现它是铁皮卡Typica的突变种,因为是在Maragojipe地区所发现,便将这品种命名为Maragojipe。 因为Maragojipe的咖啡种子比一般常见的大上许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象豆」。 图片中左边是一般常见的咖啡豆大小,右边则是象豆Maragojipe 种植在世界各地的铁皮卡Typica,有了不一样的品种名称,通常命名的方式会以发现的村名或镇名而来,以下列举几个不一样的铁皮卡Typica名称 其他的铁皮卡Typica名称: 其他的铁皮卡Typica名称——种植的产地或地区 Pluma Hidalgo——墨西哥小镇马赫卡尔 San Ramon——种植在危地马拉的铁皮卡 San Bernardo——种植在巴西的铁皮卡 Kona——种植在夏威夷的铁皮卡 Bergundal/Garundang——种植在印尼的铁皮卡 Kent/Chichumalgur——种植在印度的铁皮卡 Jamaica Blue Mountain——种植在牙买加的铁皮卡 波旁Bourbon 波旁Bourbon是另外一个常见的品种名称,但其实它也是铁皮卡Typica家族中的一员,它种植在现今印度洋的留尼旺岛(波旁岛),过去是法属的小岛屿。从法国带到波旁岛上「孕育母树」的种子,种植后与当地的其他品种结合而产生变异,也有其他说法是自然的突变成不同的品种。 不管这株铁皮卡Typica在波旁岛发生了什么事,总之在突变之后产生戏剧性的变化,不但植物的形态与特征皆产生较大的转变,后来更发现就连产量也增加了许多。 透过植物形态学观察,波旁Bourbon有以下几种特征可以辨识嫩芽的部分呈现亮绿色(莱姆色) 波旁Bourbon的高产量,在19世纪时流行种植波旁Bourbon种,从巴西开始到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中南美国家,从此波旁Bourbon成为继埃塞俄比亚铁皮卡Typica之后的第二大品种。 卡杜拉Caturra 卡杜拉Caturra则是在巴西种植波旁Bourbon的某一区域,在此地区所种植的波旁Bourbon与其他结合成不同外观的品种卡杜拉Caturra,这品种较为矮小方便采收果实,而且产量更高。有趣的是,其实使卡杜拉Caturra变比较矮小的原因是,来自波旁一个能够控制枝节距离的基因片段突变而来。 卡杜拉Caturra的植株矮小,好采收以外它的产量比起波旁Bourbon更高,因而增加了农场在生产端的工作效率,从此成为了波旁Bourbon体系中非常受欢迎的品种,而且这品种在其他中南美洲都非常适合栽种,卡杜拉Caturra也是现在世界上很常见的古老品种。 以下是世界各地所种植的波旁Bourbon名称: 其他的波旁Bourbon名称——种植的产地或地区 Tekisic——萨尔瓦多 Pacas——萨尔瓦多 Chocola——巴西 yellow Bourbon——巴西 Orange Bourbon——巴西 French Mission——法国所属的波旁岛 提摩混种Timor Hybird 1940年印尼的帝汶岛发生一件奇特的事情,在某一个种植铁皮卡Typica的区域里,发现铁皮卡Typica与当地的罗布斯塔Robusta品种产生「异种杂交」。 两树种就生物学理论来说,因为染色体数量根本不相同,所以基本上是无法配种产生下一代的,因此是如何结合成新的树种,其实科学家到目前为止都难以断定为何。 该品种同时保有了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尤其是拥有了罗布斯塔高抗病性、抗虫害的优点。对于当时叶绣病肆虐的印尼来说,真的是解决不少问题呢!于是世界各地也开始纷纷种起这样的品种。 虽然说Timor品种保有了阿拉比卡的风味,又有罗布斯塔抗病型的优势,但针对风味来说比起阿拉比卡风味的表现还是逊色许多。 卡蒂姆Catimor 农民为了提生更高的产量,便找了高产量的品种卡杜拉Caturra尝试与提摩混种Timor Hybird进行配种,结果相当的满意。于是在1950~1960年间,世界各地纷纷种起卡蒂姆Catimor品种,不过对于咖啡买家而言,还是会以咖啡的风味来进行选豆。 就算卡蒂姆Catimor的抗病能力再高或产量再高,但仍然保有罗布斯塔的基因,风味表现上还是较差于阿拉比卡种,导致当时的咖啡不论是品质还是风味开始下滑。 以下是其他的Old School hybird「混种杂交」品种: Mundo Nuovo葡萄牙文意指「新世界」,(Typica x Bourbon)种植在巴西。 Catuai,(Mundo Nuovo x Caturra)种植在巴西。 SL-28,(Taganyika Drought Resistant x Sudan Rimi),1920年代所混种,由Scott Lab混种。 Pacamara,(Pacas Bourbon x Maragojipe) 绿色革命 什么是绿色革命?简单来说,咖啡文化在1950~1960年代期间,农民为了高产量以及高抗病能力的咖啡树种,纷纷种植含有罗布斯塔Robusta基因的杂交混种。加上当时喝咖啡的人们对于风味并不讲究,导致咖啡的品质开始下滑。 借此,咖啡买主、农民与科学家,逐渐意识到咖啡风味才是品尝咖啡最重要的关键,因此开始针对农业品质进行科学方式的改善。上述咖啡的品种,不论是突变种、混种还是人工育种,其实目的都是相同的: 增加咖啡的产量 增加咖啡树的抗病能力 采收咖啡果实的便利性 提升咖啡的风味 然而近几十年来透过研究室进行「现代杂交的技术」,显现出科学家早已开始改善农业品质,另一重要的目的是透过科学方法,配种出产量、抗病力与风味佳兼具的咖啡品种。 以下是各国咖啡研究机构与单位所配出来的混种: Colombia——哥伦比亚咖啡联盟 Ruiru 11——肯尼亚咖啡研究机构 Sarchimor——哥斯达黎加所开发的卡蒂姆品种 Ateng——印尼 Icatu——哥伦比亚 Castillo——哥伦比亚 IHCAFE 90——洪都拉斯咖啡研究所 结论 现在我们总算是对于咖啡品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下次走进咖啡馆等待咖啡时,看看店家是否有出售咖啡豆,记得拿起来看一下内容,说不定有本篇所分享的品种名称喔。 关于绿色革命,真心感谢咖啡农民与科学家为了咖啡产业进行的努力,确保我们手中的咖啡,风味具佳且品质优良。这么说来咖啡也算是粒粒皆辛苦了呢!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