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 妇女们在小桌子旁升起炭火,小平底锅上的咖啡生豆一颗一颗噼哩啪啦的爆了起来,窜起了白烟。待豆子炒的黑亮,妇女熟练的把热腾腾的豆子倒进大钵里,用木杵把豆子捣碎成粉,接着再把仍带着热气的咖啡粉倒入像油壶的陶壶中,加入冷水,置于炭火上烹煮。五分钟过去,妇女在油壶的出水口塞了些像我们买水果时铺在下层防碰撞的碎纸当作过滤器,接着,把咖啡倒在一个一个的小杯子里。 这就是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还有什么比在咖啡的原产地、文明古国喝咖啡更有文化气息? 这种现烤、现磨、现煮、现喝的仪式已经在埃塞俄比亚有千年历史。每每于埃塞俄比亚大城小镇餐厅用完餐,都会来一杯这样的咖啡。流传久了,就变成一种仪式,咖啡仪式(coffee ceremony)是埃塞俄比亚人生活的一部分,三餐饭后都要花20分钟等一杯现烘焙的咖啡。饮用完浓郁带渣的咖啡后,才是一餐完美的结束。在埃塞俄比亚常可看到关于咖啡仪式(coffee ceremony)的绘画创作 大伙儿聊着天气、聊着时事政治、聊着这个国家飞跃性的未来。没有人在意这杯咖啡是耶加雪菲还是西达摩,是水洗还是日晒,是深烘还是浅焙,更不会有人振振有辞的说:「咖啡不能现烘现磨现煮,这样只有燥味」。咖啡是必须,而不是焦点。在咖啡的国度,喝咖啡没有压力,没有咖啡师看到有人加糖又加奶时的不屑目光。 喝咖啡,本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coffee break,不就是意味在这一杯咖啡的时间,可以跟恼人的压力、焦虑暂时切断吗?以前去咖啡馆,只要坐下来,说着:美式、卡布、拿铁,咖啡大概十分钟后就会出现在桌上。现在去咖啡馆,坐下来,拿来的menu等同看红酒单:日晒波旁有着柑橘明亮的口感、肯尼亚AA有着麦芽莓果酸……;通常点完所谓「精品咖啡」的菜单,时间就悄悄熘去,脑子也会被刚刚的咬文嚼字掏空了一会儿。待咖啡上桌,还要跟朋友像品味红酒一样装模作样说着:「对耶,果香好丰富~」 自从国内开始流行精品咖啡后,有时就觉得去咖啡馆是很累的一件事情。想要讲没营养的闲话,但总是有人想要讨论咖啡的烘法、煮法。现在去精品咖啡馆的人更像是去朝圣,去感受世界第一名的咖啡师的手艺、去品味拿下第一名大奖的咖啡风味。喝咖啡变成做学问。 相信不少咖啡爱好者都曾经着迷过《ESPRESSO意大利咖啡实验室》这本书,也曾觉得把咖啡如此科学、精准地做各式实验很不可思议。但现在,整个城市都是咖啡实验室,咖啡馆不只要开得时髦有型、还要标榜自家烘焙,一切都自己来,只差没有自己种——哦,说不定还会跑去云南的山上认领几棵咖啡树呢。人人钻研咖啡学,咖啡学问却越来越高深莫测。从CBD的咖啡馆到西双版纳的山林,喝咖啡不只是全民运动,也是全民研修的学分。 每一种物产,都有其故事和学问,当然咖啡也不例外。只是,多半的时候,客人或许只想要单纯的喝一杯咖啡,和朋友讲着五四三的冷笑话,而不是透过手机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一晒:今天这支瑰夏,口感好明亮。当中国的咖啡馆越来越专业,人和人的关系却越来越疏离。不喜欢去咖啡馆的人,可能是因为承受不起咖啡学的考验,与拥挤的疏离气氛。过去,咖啡馆是看人、被看的好地方 每每路过超讲究的精品咖啡馆时,尤其让人憧憬意大利的小镇,只要站在吧台、摆个一欧元,就可以立刻喝一杯咖啡。框啷框啷响的杯盘声、大剌剌的交谈声,是寻常生活的气味,也是让人瞬间放松的气味。 我想赖在咖啡生活圈,而非咖啡实验室。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