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 很久很久以前,相信每一个第一次接触咖啡的消费者,所经历的过程几乎如出一辙。早期的咖啡馆,当服务员端来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咖啡盘上同时一定会附着糖包和奶油球(或者咖啡桌上摆有糖罐和奶精粉罐),毫无经验的消费者,单纯地接受店家提供的服务,看见糖、奶精,相信这就是标配,咖啡就是要加糖、加奶精调和后喝的。 不知源自何处,普遍存在消费者观念里的,就是咖啡必须趁热将它喝完,能将咖啡喝到温已经是少数了,会喝冷咖啡的客人,就更少了,就怕咖啡冷了变酸、更苦或更涩就不好喝了。就因为咖啡喝在嘴里会有苦涩感,为了去除苦涩味,加点糖,掺点奶精粉或奶油球,趁热快速喝完,所有会造成口腔负担,以及不舒服的感觉,也就能稍稍缓解了。咖啡喝完了,剩下来的时间不是喝喝茶水,就是还要点一些甜点填补时间。 咖啡是水果,既是水果,当然有果酸的表现,何以喜欢吃水果的人,竟然无法接受咖啡的酸?为什么?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糖可以掩饰咖啡的苦,奶精足以修饰咖啡里的涩,因此糖、奶精与咖啡成了牢不可破的铁三角,关系密切,且缺一不可。消费大众必须明了咖啡的苦只是过程,因为咖啡是由植物种子处理出来的,所以入口感觉到它的微苦是正常的。咖啡入了口,吞下后,苦要能化得掉,并且在喉咙带出甜味,我们称它为回甘。酸则要是温润、滑顺的口感。如果每一杯咖啡都能喝出这种感受,试问,咖啡、糖和奶精的铁三角关系还能这么紧密地维持着吗?咖啡里多了糖和奶精焉能体感咖啡的问题,又如何能品出咖啡真实的滋味呢? 丢了糖,抛了奶精,方能破解那无谓的铁三角联谊。加了糖,有了奶精不是错,只是通常被添加在咖啡里的奶精粉和奶油球,它们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成份,反式脂肪酸摄取过量就有提高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假使咖啡长期这么饮用,不就等于置自身健康于危险情境中了吗? 许多人不喜欢咖啡喝到冷,就因为咖啡冷了的酸不爽口,才有了咖啡趁热喝完的论调。殊不知,咖啡冷了的酸不爽口,恰好就是咖啡品质有问题的象征;但有了奶香和甜滋滋的糖包,哪还能检验出咖啡的问题,到底是出在烘焙、萃取或是生豆的品质呢? 一杯口感欠佳的咖啡又如何期待它的精粹与风华呢? 所以,一杯咖啡一定要从热喝到常温的冷,只有咖啡喝到冷,你才能帮那杯咖啡评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数。因为举凡生豆不对、烘焙不对,或是煮的不对,只要那杯咖啡冷了,问题就统统显现出来,酸越酸、苦更苦、涩也会更涩,焦呀、燥呀就会更明显;如果,那杯咖啡生豆没有问题,烘焙没有问题,萃取也OK,那么那杯咖啡越冷就会越浓醇、越甜美、越像果汁;咖啡冷了酸味会变强,这是咖啡氧化和味觉灵敏度变化的缘故,但优质的咖啡即使冷却,酸调依然应该是宜人柔和,并不会刺激尖锐。所以,也只有喝过冷了的咖啡你才会知道,这杯咖啡有没有问题,或是问题有多大!内容来源:Full House Coffee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