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饮品界网 什么是微批次 「微批次(Microlots)」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在一批本来就已经表现不错的豆子里,再进一步选出表现最为优异的豆子。 你可以想成是一种差异化的策略,在进入市场之前,先把品质较好的部分另外挑出来,让卖出去的收益可以更高。一方面满足单品咖啡界越来越挑剔的味蕾,一方面,也有助于农人所生产的咖啡豆,打进精品咖啡市场,同时建立属于自己的优质形象。 试想,品质高低不均的咖啡混在一起,只能卖较低的价格,那么,不把品质较高的挑出来,是不是很可惜呢? 「挑出」微批次的方法 要「挑出」微批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因为今天的天候情况比较好,特别将本日的咖啡豆和其他隔开,或者是某位农民施肥的技术比较好,于是把他的生产和其他人的分开处理,等等。也可以是今天特别规定只採取熟成的果子,再用加倍的人工下去挑掉杂质与不良品;甚至可以是一种高风险的尝试,例如决定是否要改种其他风味较好的品种、是否采用新颖的后制处理技术…… 微批次并没有一定的规则标准,而是要透过不断的尝试,众人的合作,才能找到真正优秀的品质。在理想状态下,这样的执着与追求,可以让技术的改良不断持续,甚至带动整体一起往上提升。当然任何行业也不乏“黑心”之人,利用微批次的名义高价销售“试验品”,把风险转移给消费者,或是巧立名目借口“微批次”哄抬豆价…… 合作出来的好产品 微批次并不是生产者的单打独斗,在国外,有许多规模够大的咖啡业者,或是农业技术的指导组织,正在尝试以微批次等种种方法,协助农民精进生产品质,以及打开市场。微批次既然是建立在「让品质更好」的前提下,就需要懂得风味测试的专业人士,也就是杯测师,来进行把关、评选的工作。至于杯测的分数要多少,才能视为具有微批次的水准、每个微批次的产量具体多少,则由各个地方自行订定,并无统一标准。 2007年开始的「红樱桃计划(Operation Cherry Red)」,就是由荷兰贸易商负责提供技术、资金与风味测试,而由农民挥汗再三挑选,凝聚大家的努力,因此才产生的高品质。像是红樱桃这样的计划,也进而促使一整个产区,例如西达摩.古吉等的直接兴起,可以说是微批次能带来正向影响的范例。 「微批次」延伸出来的讨论 这样的讨论还可以继续下去:实际上,微批次是否能够成为一种真正让生产者获益,且长久持续的生产模式,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要维持高品质,需要经常地、耗费更多的心力投入,背后所需要的人力与物质成本,坦白说,并不是每个地区的生产者都有能力负担的,从这个方向来考虑,微批次并不是每个产区都能适用的方法。 而当大家都想种出好咖啡,都想要获选进微批次的时候,技术与资讯的落差,却让许多农家不太了解怎样种出好咖啡,或者怎样让自己每年都能种出好咖啡。因此,如何让微批次不只是一次「偶然的幸运」,而是让良好的技术能在产区当地扎根,推展出去,是当前许多人正在努力的课题。 从别的层面来考虑,许多合作社之所以要将不同社员的咖啡豆混在一起卖,正是为了要维持对外议价时的公平,避免有人卖得好,有人卖得差,因此争吵。毕竟,对生产组织而言,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再说,微批次的产量通常都不会占太大比例,因此,尽管价格比较好,却比较难成为支撑获利的主要来源。 一方要有更好的价格,一方要有更好的风味。双方之间恰好的落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改进及验证 也许我们可以将微批次,视为生产与消费两端需求所形成的产物;一方要有更好的价格,一方要有更好的风味,两边恰好的落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寻找、改进及验证。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