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一在去埃塞之前,精品咖啡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好的风味、酸质和口感。去了埃塞之后,我才发现精品咖啡不仅仅是好的杯中表现,更真切的明白了可追溯性、透明性、可持续性才是精品咖啡的核心所在。于2010年进入咖啡行业至今,埃塞俄比亚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平面。直到真的去过之后才发现这个国家如此立体、丰富,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这段如梦似幻的埃塞之旅!地域状态埃塞俄比亚位于东3区,和北京大约5个小时时差,调整期略有困倦感。国家整体处于比较原始、贫穷的状态。
——青蛙小伙伴和埃塞友人大合影——但当地人民非常友善,咖啡产业高度发达。由于地处北纬10°,气候偏干燥,沿途的植被以仙人掌、高冠树为主。
包括亚的斯亚贝巴(首都)、西达摩、耶加雪菲在内的产区海波都在2000米左右,着夏装就能感受到凉爽。这里自然环境非常好,空气和水都不曾受工业污染,确实是个度假的好地方。
当地有部队驻扎在各地,安全问题可以得到保障。衣食住行当地人民的衣服色彩斑斓的,给人印象很深。由于昼夜存在温差,所以还是穿长衣长裤比较好(还能避免蚊虫叮咬)。
当地主食大致有三种:最常见的英吉拉,面粉和水发酵后摊成饼,只有酸味,还挺难习惯的。
其次就是假香蕉饼,不结香蕉的香蕉树的根茎切下来磨碎发酵和面做成的饼,有香蕉风味,不如英吉拉那么酸,较为容易接受。第三种就是米饭,但以米饭为主食的地区相对较少。埃塞俄比亚本土主食少有蔬菜,几乎全是猪肉以外的肉类,不知是喜是悲。当地人民有喝咖啡的习惯,路边更是随处可见咖啡小店,但他们喝的等级都比较低,我们戏称为“G10”或“G20”。
在咖啡产区,我们经常见到原始状态的圆柱伞状屋顶的民房。
几乎没有玻璃窗,全是木板搭建,甚至很少有民房使用灯泡。小知识学几句当地语言是非常好用的:例如咖啡叫BUNA;快点叫TULOTULO(这句是我们在埃塞说的最多的一句埃塞语);你好叫SELAM;谢谢叫AMENSACOLANO.埃塞币叫BIRR,人民币汇率大概1:4,但是当地花钱的地方很少,不易换取太多。
药品是出门必须携带的,而当地的饮食习惯、水土不服都会导致身体不适,藿香正气胶囊是性价比最高的药物。说了这么多外围的东西,是让大家对埃塞俄比亚的风土人情有个初步的了解。下面言归正传,一起来看看关于当地咖啡的细节:干处理厂在亚的斯亚贝巴参观了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出口商KECHANSHE处理厂,分别为独立的水洗咖啡处理厂和日晒咖啡处理厂。
在当地,只有规模比较大的处理厂才会将水洗咖啡和日晒咖啡分开,大部分都是水系和日晒一起处理的。生豆手选女工生豆手选女工会根据产季的不同分不同的班次,最忙的时候一天3个班次,每个班次8小时,24小时连轴转,不忙的时候甚至只有一个班次。
这让我想起了美国大烘焙厂的班次,忙的时候也是一天24小时3个班次不停的烘。生豆真空包装机在一个生豆仓库,我看到了一台像烧烤机一样的机器,经确认才知道这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台真空包装机。
不禁感叹道埃塞俄比亚咖啡真是潜力巨大,最好的咖啡即将出现。杯测实验室参观杯测实验室的时候,内心收到很大的冲击。生豆样品有序地摆了满满一墙,每一袋都有详细信息,增强了咖啡的可追溯性。
杯测室中摆放整齐的设备体现了杯测在处理厂中的重要性,这是值得很多生豆产区学习的。品种大家都知道我们统称埃塞俄比亚为原生种,其实再原生种下还可以细分很多品种:比如有的品种有花香柑橘风味,有的品种就没有此风味,有的花香柑橘风味的品种到了别的地方就没有了风味。
所以埃塞俄比亚整个产区细分的话,就是一个品种、土壤、气候的有机统一体。遮阴在西达摩产区的KAYON MOUNTAIN,我们亲眼见证了有无遮阴咖啡的差别。
有遮阴的咖啡会结果更少,长得更慢,杯中表现更好;没遮阴的咖啡结的果非常多,长得也快,但是杯中表现就会相对差一些。可追溯性,可持续性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有97%是小咖啡农在自家种植的,以致大家买到的咖啡一般只知道处理厂,却得不到更详细的信息。
但TROPIQ合作的处理厂会更多的和小咖啡农保持联系,给予更多的帮助(包括指导记录豆子处理信息、分享咖啡知识、关心生活、改善医疗教育等),努力建立长久而持续的关系。总结对我而言,关注咖啡的可追溯性、可持续性、透明性,是此次参观最大的收获。只关注咖啡在杯中的表现是狭义的精品咖啡,只有和产地联系起来才能将精品咖啡完善化。精品咖啡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一种味觉、一种文化,更深层次是为了让咖啡消费回馈原产地,这是精品咖啡文化传播更大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