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咖啡烘焙5周年更多精品咖啡豆请加饮品界前街,微信号:(长按复制)yinpinjie.com说到铁皮卡,喝咖啡的都知道它是属于阿拉比卡种之下的其中一个有着优良风味的咖啡品种,而另外一个古优品种,则是波旁。那么在讲述铁皮卡之前,就有必要讲讲它的上级---阿拉比卡。
阿拉比卡属下部分咖啡品种阿拉比卡为什么叫“阿拉”?史书记载,最早有咖啡树的记录,是在公元9世纪,那时咖啡的读音是“Bun”,后来到了17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在其著作《植物种志》中才为咖啡树正式命名。阿拉比卡学名Coffea Arabica L.意思是“咖啡属下,阿拉伯种,林奈命名”。林奈误以为咖啡是来自于当时的阿拉伯(今天的也门),所以就叫“阿拉”以表示该物种来自阿拉伯。而现在我们都知道,咖啡其实源自埃塞俄比亚,所以正确来说应该叫“埃塞俄比卡(Ethiopica)”。
至于铁皮卡,虽然早就植根于埃塞俄比亚,并在9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但它是在1913年后才被命名,学名为:Coffeea ArabicaL.var.typica Cramer(咖啡属下,阿拉伯种,林奈命名,变种,铁皮卡,克拉莫命名)。铁皮卡以为“典型的”,命名人是意将其作为阿拉比卡咖啡的典型品种。
铁皮卡顶端嫩叶为古铜褐色,树体较高,叶片狭窄,豆相尖长接下来,我们用编年史的方式理清一下铁皮卡的传播路径,看看这个“弱不禁风”的品种是如何突破重重困难,名扬世界的。
上图红色为铁皮卡传播线路也门---这是铁皮卡的出发地,在经历数个世纪之后,与1500~1554年,伊斯兰教徒试图将咖啡移植到叙利亚和土耳其,却因水土、气候不合失败。1600年左右,印度人巴巴布丹盗取7颗也门咖啡种子,回到印度西南部的卡纳塔卡省,成功繁衍,这些咖啡树顶嫩叶为铜褐色(铁皮卡)。1690~1696年,荷兰人占领印度西南部,并试图把印度的铁皮卡引进印尼的爪哇,却以失败告终。后来1699年终于成功将铁皮卡播种到印尼,成就亚洲早期的咖啡种植业。1706~17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一株铁皮卡树苗运回首都阿姆斯特丹,在温室中精心护理,这棵树在1713年开花结果。1713~1715年,阿姆斯特丹市长送给法国国王一株铁皮卡树苗,而法国人则在培育后移植到南美洲,这课咖啡树也成为后来巴西铁皮卡的来源。1720~1723年,法国海军军官迪克鲁盗走凡尔赛宫植物园内的铁皮卡树苗,并种到法属马提尼克岛,然后把成功培育的树苗和种子分赠给牙买加、多米尼加、古巴、危地马拉等中美洲国家,由于阿拉比卡种咖啡树是自化传粉,这也直接导致了中美洲铁皮卡的基因多样性十分缺乏,体弱多病,且产量低是铁皮卡的弊病。1825年,夏威夷引进危地马拉改良的铁皮卡,并种在柯娜,也就是今天的柯娜铁皮卡。1892年,法国传教士把铁皮卡带到我们的云南,成为了我国的首株咖啡---云南铁皮卡。
如今,在经济效益的考量下,中南美的铁皮卡已基本被产能更高的波旁、卡杜拉或卡杜艾等改良品种所取代,但牙买加蓝山、夏威夷柯娜、多米尼加、古巴、秘鲁、玻利维亚等国的精品豆,仍以铁皮卡及其变种最为待见。
题外延伸:瑰夏(Geisha)瑰夏(Geisha):铁比卡家族的衍生品种,1931年从埃塞俄比亚南部瑰夏森林里被人发现,后来被人送到肯尼亚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进到乌干达和坦桑尼亚;1953年被哥斯达黎加引进。1960年代移植巴拿马,原本是种植于该庄园内某个小区域内,被当作防风林来利用,直到2005才开始在杯测赛中频频胜出。
好了,说到这里,小伙伴们是否又涨知识了呢?最后我们来冲一杯蓝山咖啡,想象它最早来源于1713年荷兰温室里的那一棵小小的咖啡苗,品尝的时候是否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