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行业交流请加私饮品界前街咖啡,微信号:(长按复制)IMAKECOFFEEKalita是日本的一家创业于1958年的咖啡器具厂商日式传统手冲咖啡kalita为什么滤杯是漏斗形状呢? 最初的圆形罐头筒,其咖啡萃取面积与器具底部的面积是一致的。这种器具的最大缺点就是可萃取的面积特别窄,萃取咖啡的时间会很长,随之令人反感的杂味和苦味较多。为解决这个问题,应扩大萃取面积,缩短萃取咖啡的时间。 在平面上倒水,水有往周边扩散的倾向。利用水的这种习性,制成漏斗模样的滤杯,使之侧面也能萃取出咖啡。与利用罐筒的底部萃取相比,漏斗形萃取面积就大有增加,从而加快了萃取速度。经过这样的改良,缩短了萃取时间,减少了很多咖啡的杂味和苦涩味。 kalita的三孔滤杯,有两种,一种是直排的,另一种三三角分布的。两种的流速不一样,三孔滤杯滤纸跟滤杯好像没有贴合很好的,至少不如v型的贴合好(没见识过梅丽塔原厂的高档货),不过对水流控制要求较低。 kalita的孔数: Kalita树脂滤杯:是用树脂材质制作的,底部有3个输出孔。 Kalita铜滤杯:是铜质的,导热系数高,底部有3个输出孔。
【三孔梯形滤杯】广泛使用的Melita滤杯和来自日本的Kalita滤杯,最早Melita的底部只有一孔的设计,其缺点就是在咖啡过虑时,常会造成孔洞被细粉塞住,使得咖啡泡在水里太久,而让咖啡变得苦涩,因此针对这种滤杯会采取一直加水的冲煮方式,目的就是希望咖啡颗粒可以一直浮在水面,但是相对衍生的困扰就是咖啡颗粒长期浸泡在水中,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降低了萃取率,所以之后才会衍生出三个孔的Kalita滤杯。三孔滤纸:
值得注意得是:上杯是分大小的:101、102、103,相应的滤纸也分如上型号。家用一般推荐101型号。
还有一些比较奇特的上杯,例如:瑞士金KF-2/4,原用于美式机,他比法兰绒容易清洗,只要不大力挤压,基本也不用更换。缺点是由于是金属滤网,所以不可避免有
一点点咖啡粉会过滤进去。
1、为什么滤杯有沟槽(Rib)? 从滤杯的里侧看,倾斜上有间距均匀的凹凸的沟槽,这些沟槽与肋骨相似,所以称之为肋骨,也叫螺纹(Rib)。 为使滤杯的壁面顺利形成萃取,且加快萃取速度,需要在滤纸和滤杯壁面之间隔出空隙。为此在滤杯的壁面上制作了沟槽。通过沟槽滤杯壁面和滤纸之间的空气和水流顺畅流动,随之缩短了萃取咖啡的时间。
2、不同的滤杯有味道差异吗? 即使是同一生产商制造的卡莉塔(Kalita),其树脂滤杯和铜滤杯的萃取速度之差有30%左右,所以萃取出的咖啡味道也有差异。因为根据各生产商制作出的滤杯的形状,其滤杯内堆积的咖啡粉的形状也不同,萃取速度也有所差异。各个滤杯的形状直接与水流的速度有关联。水流速度越快,可溶解的咖啡成分的量就越少;水流速度越慢,可溶解的咖啡成分的量就越多。因此假设注水速度相同,根据滤杯种类的不同,其萃取出的咖啡味道也有所变化。
目前市面上则多了铜质的滤杯,铜的材质保温性比陶瓷好很多,而在成型上也比塑胶稳定,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太高,因此如果预算允许,铜质的滤杯将会是最好的选择。 Kalita 101 和 Kalita 155 哪个好? 都不错,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不要看价格来决定包括材质也一样,并不意味着陶瓷,金属材质的就一定性能优于树脂的,先来说说Kalita 101吧,Kalita原厂的是直列3孔的(L3),底部的造型更为偏重于锥形,这样可以使咖啡更为集中,更有利于咖啡床的形成,同时萃取率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加上贯通一体式的导气槽,排气的效果会更为明显一些,所以干净度,平衡度,风味的还原性都会有提升,加上这个滤杯对于冲泡技术来说要求不是特别高,水流稳定,按照滤杯的轨迹冲泡就基本可以了,所以后来大家都为了提升它的使用乐趣才加上了许多类似搅拌的冲法,说实话这个滤杯用扫圈也没问题。 总之,Kalita 101这个滤杯特别适合对于风味还原性有严格要求的(风味的表现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原产地特色的)同时对于干净度及平衡度有要求的爱好者。在平时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更多更专业的冲泡视频和书来不断的提高,同时还能加上一些现代人比较追求的仪式感。 Kalita 155(Kalita Wave dripper)是平底手冲滤杯,它不是注水后等待的过程,而是要求手部的动作产生热水均匀地流过底部。它更接近于Chemex 和 V60,区别在于底部是平的且有三个小孔供咖啡液流出。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引流的可能性,萃取出的咖啡更加香醇。滤杯与滤纸的接触面积很少,保证了萃取过程中温度稳定和水分布均匀。
好像还有Kalita 155, Kalita 185,这两个是? Kalita Wave有两种型号:155和185。用萃取时Kalita Wave需要用自己品牌的专用滤纸,不同型号对应不同滤纸,比如型号为185的滤杯使用185的滤纸。型号为155的滤杯适合萃取一人份咖啡。从数字看,102>101, 185>155,意思就是滤杯大小不同,如果你家的咖啡人口多,或者你对咖啡摄入量要求大,那么你就考虑数字大。我们开始手冲吧~!
【豆子参数】巴拿马丘比特(含30%瑰夏) 国家:巴拿马 处理方式:水洗和蜜处理 烘焙程度:中度偏浅烘焙 步骤一:装滤纸--蛋糕杯滤纸置入滤杯中,把滤杯放在你选的容器上面。
步骤二:用热水湿润滤纸,使用手冲壶中的热水中心注入热水再以顺时针画圈浇注滤纸,可以让滤纸边缘保持原来形状。 目的有三: A、让滤纸与滤杯更紧密粘合,贴在一起,防止产生通道效应。 B、去除滤纸味。 C、热水会流入下壶,起到温热下壶的作用,让咖啡更美味。 注意:对于Kalita来说,应该直接快速的在中心处注入热水。不要要沿着边缘注水,那样滤纸会有变型的风险,要记得倒掉废水哦。 【话说回来,你没必要一定去预先湿润滤纸来换取一杯优质的咖啡。ErinMcCarthy赢得2013WorldBrewersCup的时候用的就是Kalita Wave,而他并没有预先湿润滤纸。在KirstenStamn对他的采访中说到:别湿润滤纸,因为Wave的滤纸非常薄,你省略这一步骤也不会影响咖啡的正确味道。】
步骤三,加入咖啡粉,称量15g的咖啡粉,倒入研磨机中度研磨,研磨完的颗粒比食盐稍粗,我们用小富士鬼齿,刻度3.5;
有很多的手冲咖啡方式,但我喜欢从1:15的比例开始,这就意味着使用1份的咖啡配15份的水。根据滤杯的大小,以下列出两种配比供大家选择: ●型号#155:15克-20克咖啡粉对应230克水-300克水 ●型号#185: 20克-30克咖啡粉对应300克水-450克水
第四步:注入热水(带停顿的或者持续注入)15g粉,88度水温,水粉1:15,注230克左右水但尾段不要,大概实际是210g左右。 【一种是缓慢稳定连续注水】:细水长流绕圈,温柔地注水让其均匀萃取,很慢很慢,Kalita滤水性比kono锥型杯和V60杯要慢。
【 另一种是带焖蒸的注水】:手冲壶中的热水以滤杯中间为圆心顺时针一圈一圈画圆,在冲泡时开始计时,15秒将咖啡冲泡至30g,然后停止注水,当时间至1分钟时,第二次注水。第二次注水时与前面一样,以滤杯中间为圆心顺时针一圈一圈画圆,水流不要冲到咖啡粉与滤纸相连的地方,以免产生通道效应,咖啡粉冲到最外圈留出一圈即可,然后再一圈一圈往中间冲泡,2分~2分20秒之内,要将咖啡冲至230g,手工冲泡咖啡完成。
两种方法都不错,我比较喜欢带焖蒸的分次注入,虽然较长的闷蒸时间可能可以得到较厚实的口感,但同时也因与空气接触表面积变大,水温降低得较快而容易影响冲煮结果。【结果】 两杯喝起来,第一种喝起来很顺,淡淡的香草味,但是Geisha该有的果酸几乎没有,没冲出来。第二种的果味明显许多,跟V60冲起来的感觉比较像,body比较厚实,后段淡淡的水蜜桃味,扎实的口感和甜度突出。
【要点】
闷蒸时注水的力道不过大,轻柔些。闷蒸时使用的水量,以总水量的10%左右为佳。以冲煮300毫升的咖啡来说,闷蒸所需要的水量约为30-40毫升。闷蒸过程中,流下的的萃取液尽可能地少;当下壶出现过多萃取液时,应减少注水量,或注意研磨度。由“饮品界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本文意在传播咖啡文化,若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更多专业咖啡交流 请扫码关注微信:IMAKE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