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街在几次与到店朋友的交谈中,发现一些刚学习手冲咖啡的朋友对于咖啡粉层的“膨胀度”以及“深坑”有种莫名的“崇拜感”。前街就来分析下“深坑”的原理。首先,前街总结了一下他们眼中的“深坑”是长这样的:
能冲出这样的“深坑”,并非是冲煮技术高超的原因,主要做到这三点即可。第一点、使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第二点、绕小圈注水第三点、大粉量第一点是最重要的,一些朋友经常问前街,“我去XX咖啡店里看到主理人冲出来的粉坑很高很深,自己回去怎么也冲不出来。”很可能是因为你看到的正好在冲深度烘焙的咖啡豆,而你回去自己尝试时用的咖啡豆偏浅度烘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跟咖啡粉的密度有关。咖啡豆烘焙程度越深,咖啡豆体膨胀越大,密度就越小,豆质蓬松。因此,在冲煮的过程中,深度烘焙的咖啡粉膨胀的效果比较明显,漂浮在液面的咖啡粉比较多,相对地,沉积在底部(粉床)的咖啡粉就比较少。
而浅烘咖啡粉密度比较大,在冲煮的过程中,膨胀程度相对没有那么明显,漂浮在液面的咖啡粉比较少,相对地,底部(粉床)的咖啡粉比较比较多。如果你在冲煮的时候观察滤杯中的粉层变化,在注水结束后的,水位在下降时,漂浮在表面的咖啡粉与泡沫会慢慢地向粉墙边上沉积。所以,深烘咖啡容易冲出粉墙比较厚,粉床比较薄,看起来是一个很深的粉坑。
10倍速ing第二点则是注水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绕小圈能冲刷出中间的坑,而保留四周的粉墙,若绕大圈把粉墙“削薄”,那么原本在粉墙的咖啡粉就会被冲刷入粉床中,起到“填坑”的作用,那样形成的坑也就没那么深了。第三点也比较通俗易懂,滤杯普遍都是上宽下窄的结构,要形成深坑,那么比较有足够多的咖啡粉充当粉墙。所以在小号滤杯中,15克粉很难形成看起来很深的粉层,一般会用到18克粉以上。
说完如何“造坑”后,相信大家也理解到了,冲出一个“深坑”,并不能说明你冲的咖啡就好喝的。或者说,我们冲煮完毕后会观察粉坑,其中一个原因是检查粉层有没有出现冲煮不当形成的痕迹。例如,注水绕圈太大把粉墙冲掉了;绕圈注水的圈圈不够圆,形成一边粉墙薄另一边粉墙厚。这些注水问题可以通过观察粉坑找出并改正。而一个看起来很标准的粉坑也说明不了你冲的咖啡没问题,只能说明了粉坑没有反映出你的注水过程出现问题。所以,冲咖啡时不要过度沉迷粉坑,从冲煮逻辑、冲煮参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