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杯萃取理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科学的数据,在其框架中做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咖啡。金杯理论会结合萃取率、浓度、粉水比等等,将数据量化,让咖啡变得好喝!所以今天我们试着来一起弄清楚什么是金杯萃取,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它以及使用它的方法。01
什么是SCA金杯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洛克哈特博士成立了咖啡冲泡研究院,简称“CBI”。他们研究发现咖啡豆可萃取部分只有大约30%,剩余70%是不可被萃取的,并且咖啡的萃取率和浓度是影响口味的两个关键因素。
随后团队对美国民众进行了为期数年的取样,从近万份数据中得出他们对咖啡浓淡度的喜好,这也是金杯萃取理论的数据基础。到了1964年,团队在原有“咖啡冲泡研究院”基础上成立了咖啡冲泡研究中心,简称“CBC”。经过反复研究测试,在1965年把金杯萃取数据修正为萃取率18-22%,浓度1.15-1.35%,这便是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后来采用的范围,也成为了之后其他国家学习的蓝本。不过说到底,金杯实际上是当时美国人的口味数据标准,所以传入英国、挪威后,金杯的浓度值也根据当地人的口味作出了微调,当时欧洲精品咖啡协会SCAE的浓度标准是在1.2-1.45%。直到2016年,SCAA与SCAE两大组织合并为SCA,才将浓度标准更新为1.15-1.45%。
那上面的数值是如何得出的呢?据了解,浓度测试仪在20世纪50年代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洛克哈特博士采取的方法是用烤箱把冲煮过的咖啡粉进行烤干,再进行称重测算咖啡被萃取了多少物质,从而得出咖啡的浓度和萃取率。直到2008年,真正方便好用的咖啡浓度测试仪面世,才使得可以快速实现检测咖啡浓度与萃取率数据。
浓度和萃取率首先我们先来认识金杯萃取图表,横轴代表萃取率,纵轴代表浓度(TDS),斜线则是粉水比,所以了解金杯萃取之前,我们得先来理解两个概念,第一个是萃取率,它指的是咖啡粉中溶解出来的物质总量的占比。公式计算如下,也可以使用金杯计算器辅助我们计算萃取率。
简单来说,萃取率过低,味道可能会偏青涩尖酸。萃取率过高,味道则会偏苦涩。但是萃取率在金杯范围内,也不代表咖啡好喝,要知道咖啡萃取的各个阶段风味不同,即使萃取率相同,不同的萃取方法也会构成不同的味道。
新版SCA金杯表此外,在金杯体系中,我们还要结合浓度来看,浓度表示咖啡的浓淡程度,简称TDS。目前浓度的常用测量方式是浓度测试仪,通过光的折射率计算出咖啡中的成分。因此,结合刚刚所说到的萃取率,两杯浓度相同的咖啡味道就一样吗?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02
为什么进入金杯却不一定好喝?我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同一款咖啡豆,用了三种冲煮方式,虽然都进入了金杯范围,但口感差异却非常大。A组(对照)萃取参数
粉量16克水重256克水温93℃研磨度:Sculptor 078磨豆机5.5刻度粉水比1:16萃取时间1分43秒浓度1.3%,萃取率19.23%感官:酸质圆润、平衡、余韵干净
@金杯计算器B组萃取参数
粉量20克水重332克水温:90℃研磨度:Sculptor 078磨豆机9.5刻度粉水比1:16萃取时间2分10秒浓度1.23%,萃取率18.96%感官:尖锐、口感单薄、带草青味
@金杯计算器C组萃取参数
粉量16克水重256克水温93℃研磨度:Sculptor 078磨豆机2.5刻度粉水比1:16萃取时间1分32秒浓度1.41%,萃取率20.88%
@金杯计算器A组是我们设计的对照组,使用了比较常规的萃取方法——适当的研磨度,萃取时间和注水方式等。在保持粉水比不变的前提下,B组我们用了较粗的研磨度,很长的闷蒸时间,并且分了三段注水;而C组我们则是用了较细的研磨度和较快的注水方法。BC两组虽然进入了金杯,但感官上显然是萃取不足(B)还有萃取过度(C),这是我们通过比较极端的冲煮方案调节出来的。
以上只是一个很简单粗暴的测试,不算非常严谨,但相信大家也能看出,金杯不是唯一的标准,它只是一个数据参考,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运用。所以我们不能单看数据,要结合感官的感受。例如当我们冲出来一杯酸很尖锐的咖啡,就可以尝试调细研磨度,让咖啡粉与水有更大的受水面积来提高萃取效率,中和掉尖锐酸感。除了研磨度,当然还有很多影响咖啡冲煮的因素,注水时间、水温、搅拌等等,相比金杯的理论,我们也要知道它们在咖啡冲煮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比如注水时间长,则是增加水与咖啡粉的接触时间,提高萃取率;而搅拌则是通过咖啡粉翻滚的程度来提高萃取等等。03
总结最后,金杯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大数据的参考,我们依靠金杯萃取理论,可以更容易做出好喝的咖啡,让我们有方向和标准,然后再去考虑咖啡中的各种风味。但是,当大数据指向到每一个个体后,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个人喜好和偏爱,使用数据再结合个人感官,更容易找到自己最爱的那一杯咖啡。另外一点则是,SCA制定的金杯数据基础,是曾建立在美国人的口味喜好基础上,传入国内时并未根据国人的口味喜好作出改变,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于金杯。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也希望在评论区下方留言。以上数据由金杯计算器得出如有需要请点击使用
END
咖啡沙龙编辑阿明“一个中意饮酒的拉花佬” 版权信息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 文章来源:公众号【咖啡沙龙】原创■ 文字作者:咖啡沙龙-阿明■ 侵权联系:weixin@coffeesalon.com■ 合作联系:微信 cofesalon
▼点击原文阅读,马上拥有2022《咖啡年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